正在阅读:找到黄矮病关键因子 基因技术助力农业显奇效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时事聚焦

找到黄矮病关键因子 基因技术助力农业显奇效

2020-05-21 10:29:44来源:化工仪器网关键词:黄矮病阅读量:1777
我要评论

  【仪器网 时事聚焦】五谷一词的说法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自从形成这一概念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了解,起初五谷之说,主要是指稻、麦、黍、稷、菽这五种粮食作物。发展到如今,人们口中的五谷通常指的是大米、大麦、高粱、大豆、燕麦等作物,也就是五谷杂粮,泛指所有主要粮食。
 
  一直以来,谷物被我国人民通过加工后作为主食,可以为人体提供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成分,且人体中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维生素B1都是由谷物摄取所得。所以,谷类是人体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另外,小米、玉米等作物中还含有胡萝卜素,谷类胚芽中还含有较多量的维生素E。
 
  谷类作为我国人民的传统食物,几千年来一直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粮食之一,在我国的膳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平常我们只知道如何吃这些小麦、燕麦、稻米等谷物,却很少人了解到,这种谷作物的天敌——大麦黄矮病。大麦黄矮病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植物病原体,病毒会在寄宿作物的主体内系统分布。
 
  大麦黄矮病是上世界五十年代在美国加州被发现的,这种病毒能感染超过150种禾本科植物。作物在早期被感染,就会发生病株死亡现象,甚至在没有任何感染迹象的情况下,就能使粮食产量急剧下降,甚至造成绝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害。再加上黄矮病对作物的影响范围广泛,没有更为显著的手段去防治,这种病毒也一直困扰着农业工作者、生产部门和科学家。
 
  近些年,随着生物科技的大力发展,农业领域也受到了生物技术的影响,在科技的帮助下,一次次突破了原本的传统方法,得到了质的飞跃。5月14日,据科技日报消息了解到,关于难解决的大麦黄矮病,科学家又有了新的研究成果,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
 
  通过查阅,此次成果是由中美两国研究人员共同努力得出。此项目从开始到现在历经十年,在研究过程中,他们使用裂殖酵母作为剖析整个BYDV基因组的工具,并发现了一种蛋白,可减慢酵母细胞的生长速度并导致细胞周期因受到阻力而停滞,进而影响大麦等谷物的根系生长和总体生长。由此,他们断定,这种名为17K的蛋白,在黄矮病的发病机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此番,运用基因技术手段,研究者对大麦黄矮病有了新的发现,掌握了分析该病毒的证据。这对于农业相关部门更深入了解黄矮病的发病机理有着很大的帮助,在此基础下,开发更有效的病害防治手段将指日可待。如此一来,困扰科学家多年的黄矮病终于得到了解决。
 
  众所周知,传统的农业防虫害技术局限性大,针对性较为盲目,再加上农作物不断变换新品种以及隔代遗传等问题,导致传统的技术在实施上效果并不理想。而现在,在分子细胞学科的交叉融合下,基因技术助力植物病毒学飞速发展。科学家运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可以从基因转移等方面的角度,阐明病毒的致病机理,使得病毒的分子变异、进化关系以及种类等,也更为明确。不只是此次在防治大麦黄矮病领域取得大进展,基因技术还将在农业的各个方面,包括培养新品种等具有重要意义的方面大展身手。我相信,在科技水平生生不息的发展下,“五谷丰登”是常态,人们都能放心、安心、省心。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 奔月种子已发芽 基因分析助力航天育种筛选

    2020年年末,嫦娥五号返回器顺利着陆,除了带回了月球的土壤之外,还有一批带到太空中进行航天育种的水稻种子。这批种子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回到地球后,经过几天的培育,部分水稻种子已经发芽,科研人员正在准备进行下一步研究。
    2021-01-05 10:54:45
    4911
  • 基因工程技术 让肉过敏者放心吃肉

    植物肉是近年来热度比较高的一个话题,作为人造肉大家族中重要的一员,它的出现不但为素食主义者提供了一个品尝肉味的可能,更一定程度上为肉过敏者提供了吃肉的机会。但与此同时,植物肉本身因为工艺的问题使其在口味和口感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让食用者完全的体会吃肉的快乐。那么真的没有办法让肉过敏者放心吃肉吗?答案是有的,这个方法就是基因工程技术。
    2020-12-30 10:21:52
    6205
  • 基因测序为人类谋福 中国有望后来居上

    基因测序是一种新型基因检测技术,能够通过唾液、血液测定分析基因的全序列,是近些年生命科学领域方兴未艾的技术之一,是实现精准医疗的重要一环。基因测序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到20世纪90年代才正式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到如今,我国基因测序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不仅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市场规模快速扩展,更是出现了华大基因这样能与世界水平比肩的企业。
    2020-05-15 10:31:23
    4172
  • 大王乌贼为什么这么大?基因测序解析海怪真身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科学家们也开始尝试对大王鱿的基因组进行测序。近,托马斯?吉尔伯特带领的团队又有了新的研究成果,他们在《GigaScience》上公布了大王鱿的完整基因组序列,让人类对这种传说生物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2020-03-31 10:43:50
    3848
  • 抑癌基因新发现 离揭下面纱更近一步

    癌细胞固然可怕,但是人体并不是“吃素”的。人体内有抑癌基因存在,抑癌基因也称肿瘤抑制基因,或俗称抗癌基因。它是一类存在于正常细胞内,可抑制细胞生长并具有潜在抑癌作用的基因。
    2020-02-27 13:49:50
    2111
  • 植物单宁酶基因被发现 作物涩味有望改善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食物的追求不再仅限于吃得饱,还要吃得好。而对于一枚吃货亦或是美食达人而言,食物本身除了要新鲜、健康、营养外,其风味、口感也是不可或缺的。
    2020-02-26 15:19:19
    2112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