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大王乌贼为什么这么大?基因测序解析海怪真身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时事聚焦

大王乌贼为什么这么大?基因测序解析海怪真身

2020-03-31 10:43:50来源:仪器网关键词:基因阅读量:3848
我要评论

  【仪器网 时事聚焦】广袤的海洋除了带给人类丰富的渔业资源,还孕育了原始的恐惧。在深邃黑暗的深海中,谁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人类难以想象的庞然大物冰冷地注视着海面上航行的船只。自人类开启航海时代,海怪的传说就一直流传在水手中间。其中经典的形象应该以章鱼为代表的巨型头足类动物,这些触手怪物不仅出现在中世纪的海图中,还成为现代与航海相关的奇幻作品的标配。
 

 
  当其他海怪都因为科技的进步逐渐被人遗忘,头足类海怪却始终活跃在人类的想象力舞台上。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大王鱿的发现。被称为大王乌贼的大王鱿因为被夸大的体型数据以及与抹香鲸的食物链关系而成为现代生物学深入人心的传说。
 
  目前,远洋渔业的发展让人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到大王鱿个体。与体长几十米,可以抹香鲸搏杀的传说不同,目前发现的大的大王鱿个体身体长度只有2.25米,算上腕足,全身也只有13米左右。既没有反抗抹香鲸的能力,更不可能掀翻船只。但是这样的体型在头足类动物中已经是巨无霸了。而且与体型相比,更令人惊讶的是大王鱿的生长速度,它们在短短3年内就能从1.4毫米的卵成长为体型长达几米的大型动物。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科学家们也开始尝试对大王鱿的基因组进行测序。2013年,哥本哈根大学专家托马斯·吉尔伯特就曾利用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对大王鱿进行研究,确定世界各地发现的差异很大的大王鱿样本都属于同一各物种。而近,托马斯·吉尔伯特带领的团队又有了新的研究成果,他们在《GigaScience》上公布了大王鱿的完整基因组序列,让人类对这种传说生物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在这次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用Illumina和PacBio测序技术对大王鱿的全基因组进行测序。Illumina是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代表,采用桥式PCR、4色荧光可逆终止和激光扫描成像技术。PacBio则是第三代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将纳米孔和荧光可逆终止dNTP技术相结合。测序结果表明大王鱿基因组发的大小约为2.7 Gb,约为人类的90%。
 
  研究人员还发现,大王鱿体型与其它头足类动物相比如此巨大似乎与重要的发育基因Hox和Wnt有关。这两种基因在大王鱿体内仅以单拷贝形式存在,这表明大王鱿发育的策略并不是基因组复制,但更深入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研究人员还对大王鱿与反射素与原钙粘蛋白相关的基因。
 
  虽然这次研究得到的结论并不能回答关于大王鱿的大部分问题,但是有了基因组数据在手,人类对这种神秘的深海动物的研究将变得更容易。科学的进步让人们一步步看清曾经广为流传的海怪的真相,让它们就此退居于虚构的传说或者回归到现实中我们熟悉的动物。因为极少与人类接触,大王鱿得以在现代社会中成为新的传说,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终想象力带来的虚幻形象会逐渐褪色,大王鱿将以真实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
 
  参考资料来源:果壳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 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 我国简化单细胞测序方法

    近日,厦门大学杨朝勇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上在线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该团队基于数字微流控(DMF)技术研发出一个样品前处理平台,通过数字微流体的自动处理功能简化了简化高性能单细胞WGS。
    2021-01-12 14:05:51
    8273
  • 奔月种子已发芽 基因分析助力航天育种筛选

    2020年年末,嫦娥五号返回器顺利着陆,除了带回了月球的土壤之外,还有一批带到太空中进行航天育种的水稻种子。这批种子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回到地球后,经过几天的培育,部分水稻种子已经发芽,科研人员正在准备进行下一步研究。
    2021-01-05 10:54:45
    4911
  • 基因工程技术 让肉过敏者放心吃肉

    植物肉是近年来热度比较高的一个话题,作为人造肉大家族中重要的一员,它的出现不但为素食主义者提供了一个品尝肉味的可能,更一定程度上为肉过敏者提供了吃肉的机会。但与此同时,植物肉本身因为工艺的问题使其在口味和口感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让食用者完全的体会吃肉的快乐。那么真的没有办法让肉过敏者放心吃肉吗?答案是有的,这个方法就是基因工程技术。
    2020-12-30 10:21:52
    6205
  • 找到黄矮病关键因子 基因技术助力农业显奇效

     近些年,随着生物科技的大力发展,农业领域也受到了生物技术的影响,在科技的帮助下,一次次突破了原本的传统方法,得到了质的飞跃。5月14日,据科技日报消息了解到,关于难解决的大麦黄矮病,科学家又有了新的研究成果,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
    2020-05-21 10:14:15
    1778
  • 基因测序为人类谋福 中国有望后来居上

    基因测序是一种新型基因检测技术,能够通过唾液、血液测定分析基因的全序列,是近些年生命科学领域方兴未艾的技术之一,是实现精准医疗的重要一环。基因测序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到20世纪90年代才正式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到如今,我国基因测序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不仅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市场规模快速扩展,更是出现了华大基因这样能与世界水平比肩的企业。
    2020-05-15 10:31:23
    4172
  • 芒果基因图谱绘制成功 生物技术拯救过敏人群

    了解开芒果的进化历史谜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资所,联合中科院微生物所等十家想关机构,运用基因技术手段,对芒果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近日,研究人员成功绘制了芒果精细级别的基因组图谱,并在基因组水平上,向人们揭开了芒果物种进化机制和栽培品种驯化历史的神秘“面纱”。这项相关研究成果,现在已在线发表于基因组领域杂志《基因组生物学》上。
    2020-05-14 10:29:32
    1815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