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植物单宁酶基因被发现 作物涩味有望改善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食品检测

植物单宁酶基因被发现 作物涩味有望改善

2020-02-26 15:19:19来源:化工仪器网关键词:植物阅读量:2112
我要评论

  【仪器网 食品检测】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食物的追求不再仅限于吃得饱,还要吃得好。而对于一枚吃货亦或是美食达人而言,食物本身除了要新鲜、健康、营养外,其风味、口感也是不可或缺的。
 
  谈到食物,不外乎荤素两大类,荤菜肉类是人们摄取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在烹饪过程中,由于肉类本身具有较重的腥味,因此,在用香料去除或者掩盖肉类腥味的同时,保证肉质的紧实且鲜嫩多汁是烹饪一道合格荤菜的关键。素菜是人们获取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质、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之一。尤其是在减肥观念流行的当下,素菜已然成为了不少减肥人士餐桌上的宠儿。然而,众所周知,不少素菜植物本身含有一股天然的涩味,而要想去除涩味的同时又要保证植物本身的新鲜与口感,历来是烹饪界乃至于植物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事实上,上至烹饪界的厨师,下至普通老百姓,在烹饪素菜植物过程中很难在去除植物涩味的同时保证其新鲜与口感,因为大部分蔬菜水分、营养流失快,本身就不易保存。因此,植物界的研究人员们一直试图研究控制植物单宁化合物的合成及水解途径的关键基因,并希望从中培育出涩味少且风味品质好的作物。
 
  近日,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夏涛课题组,首次从植物体内发现并鉴定了参与植物单宁化合物降解的单宁酰基水解酶(Tannase,TA)基因,并将该项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学学术期刊《新植物学家》上。
 
  那么什么是植物单宁呢?据了解,植物单宁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皮、根、叶、果中的具有多元酚结构的次生代谢物,又称植物多酚,其含量仅次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而这类物质就是植物涩味的主要来源。简单来说,该类物质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防御机制,为防止病毒、菌类等微生物或环境中潜在的威胁而存在,类似于动物的硬壳保护。
 
  此次重大发现,是该课题小组花费十多年时间,潜心研究所获。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们利用多种酶纯化手段结合质谱分,从茶树中分离纯化鉴定了茶树单宁酶,然后对该酶的候选基因进行逐一功能验证,继而找到了单宁酰基水解酶,确定了编码该酶的基因序列。该项新发现为富含单宁化合物作物的品质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载体——茶树,由于其含有的丰富的多酚类物质(酯型儿茶素)具有抗氧化等保健功效,故而也成为了茶叶广受海内外居民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过多的多酚物质是茶叶涩味的主要来源。课题组研究人员表示,此次新发现可以帮助选育适量酯型儿茶素含量的茶树,既减少茶叶涩味,又能保证其风味与品质。
 
  社会发展至今,科技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我们在享受科技带给我们便利的交通、通信的同时,也感慨于科技带给农业的进步。从杂交水稻的问世到转基因大豆的诞生,从规模化农业到智慧农业,我们的粮食从产量到品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如今,作物体内的植物单宁也有了相应的科学理论予以淡化,从此素食从涩味中得以解放,我们的味蕾不再“受苦”。未来,相信在科技的带动下,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资料来源参考:科技日报、百度百科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 植物之间的生存竞争 授粉或许比我们想的更加复杂

    自然选择让生物之间的竞争成为常态,而这种竞争一定程度上也刺激着生态的稳定与生物的长远发展。但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活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这些竞争的进行,甚至因为人类活动的介入,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种群多样性也因此受到威胁。
    2022-07-28 09:16:14
    4730
  • 奔月种子已发芽 基因分析助力航天育种筛选

    2020年年末,嫦娥五号返回器顺利着陆,除了带回了月球的土壤之外,还有一批带到太空中进行航天育种的水稻种子。这批种子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回到地球后,经过几天的培育,部分水稻种子已经发芽,科研人员正在准备进行下一步研究。
    2021-01-05 10:54:45
    4911
  • 基因工程技术 让肉过敏者放心吃肉

    植物肉是近年来热度比较高的一个话题,作为人造肉大家族中重要的一员,它的出现不但为素食主义者提供了一个品尝肉味的可能,更一定程度上为肉过敏者提供了吃肉的机会。但与此同时,植物肉本身因为工艺的问题使其在口味和口感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让食用者完全的体会吃肉的快乐。那么真的没有办法让肉过敏者放心吃肉吗?答案是有的,这个方法就是基因工程技术。
    2020-12-30 10:21:52
    6205
  • 昆明植物所采购同位素质谱等 预算425万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委托东方招标有限责任公司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20年修购专项仪器设备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项目预算425.0万元(人民币)。
    2020-07-16 08:55:49
    2565
  • 三千万大单!农科院采购生物学实验设备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委托中工招标有限公司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院级重大平台:中国农业科学院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环境生物学公共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项目”进行公开招标,采购原子吸收光谱仪等仪器,项目预算3180.7万元(人民币)。
    2020-06-30 08:57:50
    2902
  • 枯鲁杜鹃重现眼前 科学仪器浅谈植物保护

    对于科学家来说,在自然中发现了被认定已经灭绝的生物无疑是令人激动的一件事,而这件事,近就切实发生了。近日,中国科学家在野外考察过程中重新发现了一株先前已被评估为野外灭绝的植物枯鲁杜鹃。目前,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已经对其开展“抢救性保护”和系统研究工作,未来有望用现代技术改写枯鲁杜鹃“野外灭绝”的历史。
    2020-05-26 16:56:24
    3927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