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无人机给卫星打“下手” 二氧化碳大气监测有了立体网络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行业要闻

无人机给卫星打“下手” 二氧化碳大气监测有了立体网络

2023-11-13 15:22:02来源:化工仪器网关键词:无人机阅读量:1378
我要评论

  二氧化碳综合治理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途径,而二氧化碳监测则是实施二氧化碳综合治理的基本手段。近年来随着卫星监测网络的不断完善,我国逐渐实现了从地面监测到航天监测的过渡。一整个卫星监测系统的协调工作下,从气象变化到大气环境数据均被我们悉数掌握。
 
  然而,就二氧化碳监测来说,卫星系统更适用于宏观管理,像是城市地区浓度变化细节或者重点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监测仍然存在部分的监测疏漏。而如果不对这些细节处进行必要的数据收集,那么在全球碳收支情况的分析上就会出现纰漏。因此从地区细节着手,建设更加全面的二氧化碳检测体系便尤为重要。
 
  但与此同时,越接近生活区,人类活动对于碳排放数据的影响就愈加严重,相对而言排放强度和复杂性也均会有显著提升,因此想要建立完整的二氧化碳监测网就需要细化到城镇乃至重点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监测上。
 
  但想要在城市中构建这样一套检测监测系统并不容易,尤其是各地的城市规划不同,因地制宜很难避免成本的上升。不过就在最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似乎发现了合适的解决方案。该研究所基于低成本中精度温室气体传感器,成功构建地基—无人机协同碳观测网络(LUCCN)。并且该观测网络成功帮助他们完成了对发电厂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
 
  无人机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工业产品,尤其在传感器技术带动精密仪器小型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下,借助无人机这一载体,越来越多的功能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简单地说,只要将相关的二氧化碳观测仪器集成到无人机中,在通过固定的站点定时使用无人机进行“巡逻”,便可以在较低成本的前提下获得稳定的环境二氧化碳数据。
 
  据悉,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单位的多个科研团队,在广东省深圳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先后开展了针对城市地区和重点行业的温室气体地基遥感和无人机综合观测实验,从而验证了在特定区域借助无人机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开展密集、高质量的连续探测的可能性。
 
  用无人机给卫星打“下手”,对于观测网络的布局有着较为复杂的要求。据悉,该观测网络由5台地基观测设备和4台无人机设备构成,能够实现空—地协同的温室气体原位探测。其中,每台地基观测设备均配备了高精度微型气象站,结合高精度的非色散红外传感器,能够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实现测量、定标、量化等一系列流程。此外,无人机因为可以穿越许多平时难以涉足的地域,因此在探测的时间连续性、空间覆盖度、机动性等方面都展示出突出的表现。
 
  总而言之,地基—无人机协同碳观测网络提供更加完整的二氧化碳分布数据,结合卫星的观测数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观测二氧化碳产生规律,进一步帮助我们控制二氧化碳,为进一步降低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提供有效助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 低空经济向天空要GDP!2025年市场规模如何?

    2024年以来,各地都在“火拼”低空经济,相关报道显示,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加快发展“天空之城”!
    2024-12-04 08:52:57
    16800
  • “天关”卫星发布首批科学成果

    10月31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举行的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天关”卫星)在轨交付仪式暨成果发布会上,“天关”卫星展示了其在空间科学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
    2024-11-04 09:25:40
    17011
  • 智慧农业新篇章:农作物长势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监测前的必备攻略

    农作物长势多光谱遥感监测对于各级政府及生产部门指导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是,农作物的长势监测及时而精确的获取与分析一直是困扰农业领域的难题。
    2024-05-17 09:18:45
    1345
  • 风云气象卫星首幅大气氨气柱全球分布图发布

    传统的氨气浓度获取主要依赖于地面原位观测,很难满足氨气高空间分布的要求,尤其是极地、沙漠、海洋、森林等地的数据获取困难。
    2023-12-09 14:50:54
    1331
  • 从“无人机”到“会飞的机器人” 科技进步或许比我们想的更快

    科技的发展赋予我们便利的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其中也包括了艺术的创作,就好像民用无人机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了航拍的乐趣,也让越来越多无人机摄影作品走入了大众的视线。而在2018年,无人机收获了一个新的外号——“会飞的照相机”,至此开始在不少消费者心中,无人机和数码相机、摄影机成为同一类型的摄影器材。但事实上,如果你真的深入去了解这个领域就会发现,如今的无人机其实已经慢慢实现了从“看”到“
    2022-08-26 15:58:19
    3691
  • 遥感卫星+无人机 文物保护的新助手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来的遗物和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文物保护工作尤为重要。近年来,为整治法人违法行为,国家文物局采用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提升文物执法督察能力。
    2021-12-14 08:42:14
    1988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