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从“无人机”到“会飞的机器人” 科技进步或许比我们想的更快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时事聚焦

从“无人机”到“会飞的机器人” 科技进步或许比我们想的更快

2022-08-26 15:58:19来源:仪器网关键词:无人机阅读量:3691
我要评论

  【仪器网 时事聚焦】科技的发展赋予我们便利的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其中也包括了艺术的创作,就好像民用无人机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了航拍的乐趣,也让越来越多无人机摄影作品走入了大众的视线。而在2018年,无人机收获了一个新的外号——“会飞的照相机”,至此开始在不少消费者心中,无人机和数码相机、摄影机成为同一类型的摄影器材。但事实上,如果你真的深入去了解这个领域就会发现,如今的无人机其实已经慢慢实现了从“看”到“做”的蜕变,成为了会飞的机器人。
 
  尽管无人机进入我们生活才没多久,但深究其历史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而在漫长的发展中,无人机其实始终是围绕“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这个概念发展的,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无人机研发的方向都是围绕“实现那些人类不适合做或者相对危险的工作”,因此,其实在技术核心这块,无人机的发展方向与机器人有着非常高的契合度。
 
  那么无人机又是如何真正意义上步入机器人“家族”的呢?这就要从无人机如今承担的工作来说起来。机器人其实定义并没有想得那么复杂,只要能够通过编程和自动控制来执行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理论上都属于机器人的范畴,而这个“执行”的关键在于“感知、决策、实施”这个完整的过程。而无人机诞生之初便是主要实施空中侦察与空中投递工作的,因此在后续军用转商用再转民用的过程中,也保留了勘探、测绘等基本功能。并且得益于传感器技术与芯片工艺的进步,无人机的体积、续航都有了显著提升,原本就偏向模块化的设计思路更让无人机可以通过搭载不同的工具实行检测、障碍排除的工作。此时的无人机,已经完全符合空中作业机器人的标准了。
 
  不过无人机的发展还不仅仅止于此,事实上,得益于通信技术、遥感技术、图传技术的发展,如今的无人机更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实现系统性的覆盖,不同于“有人机”无人机可以通过程序实现一人中控,自主飞行,多台同时作业、多台协同作业,这让其具备了包含应急救援、通信中继、试验带飞等在内的特殊应用,有效的解决了极端情况下人员不足、实施效率低、物力财力投入大于收益的问题。
 
  当然目前无人机技术仍在发展,未来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或许还需要交给时间来回答。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 低空经济向天空要GDP!2025年市场规模如何?

    2024年以来,各地都在“火拼”低空经济,相关报道显示,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加快发展“天空之城”!
    2024-12-04 08:52:57
    16800
  • 智慧农业新篇章:农作物长势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监测前的必备攻略

    农作物长势多光谱遥感监测对于各级政府及生产部门指导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是,农作物的长势监测及时而精确的获取与分析一直是困扰农业领域的难题。
    2024-05-17 09:18:45
    1345
  • 无人机给卫星打“下手” 二氧化碳大气监测有了立体网络

    用无人机给卫星打“下手”,对于观测网络的布局有着较为复杂的要求。据悉,该观测网络由5台地基观测设备和4台无人机设备构成,能够实现空—地协同的温室气体原位探测。
    2023-11-10 14:55:13
    1379
  • 遥感卫星+无人机 文物保护的新助手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来的遗物和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文物保护工作尤为重要。近年来,为整治法人违法行为,国家文物局采用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提升文物执法督察能力。
    2021-12-14 08:42:14
    1988
  • 无人机又有新应用 人工影响天气?

    1月6日,由中国气象局、甘肃省政府等主办的“甘霖-Ⅰ”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首飞仪式在甘肃金昌市举行。这是目前中国第一架大型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当日,首飞成功的“甘霖-I”具备远距离气象探测能力、大气数据采集能力和增雨催化剂播撒能力,同时拥有可靠的防除冰能力,具备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业能力,提高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效能。作为生态修复的“科技制高点”,突破大型无人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关键,丰富了人工影响天
    2021-01-07 10:35:09
    3093
  • 响应“强限塑令”,无人机空中执法动起来!

    该如何打好塑料垃圾的攻防战呢?这时候或许就需要各种智能技术与装备的助力,例如无人机。无人机具有操作简单、应用灵活、携带便捷和成本低廉等优点,在空中用于监测、巡逻等不仅覆盖面广、精准性高,而且作业非常高效,还不存在安全风险。这不管是对于塑料垃圾的监测搜集还是对于限塑令实施后人们的执行监管来说,都具有重要的辅助价值。
    2021-01-05 11:53:01
    3982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