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智慧农业新篇章:农作物长势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监测前的必备攻略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时事聚焦

智慧农业新篇章:农作物长势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监测前的必备攻略

2024-05-20 08:49:45来源:智能制造网整理关键词:智慧农业阅读量:1345
我要评论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机遥感技术逐渐被引入农作物生长监测领域,尤其是近些年,随着遥感技术和智慧农业的发展,利用多光谱超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作物面积估算、长势监测等已经成为国家、各级地方政务部门和生产部门的重要技术手段。
 
  诚然,作物长势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监测的标准规范还未有,不同地区的监测结果难以进行比较分析,在智慧农业生产中无法给出定量遥感评价结果,迫切需要制定农作物长势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监测规范。
 
  日前,河南省农学会提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技术研究所总结本单位和全省其他单位作物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监测的技术及经验,提出并制定《农作物长势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监测规范》,将有助于提升农作物长势监测的效率,提高不同部门作物长势监测服务能力。
 
  《农作物长势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监测规范》规定了农作物无人机多光谱遥感长势监测的设备组成、监测注意事项、无人机多光谱数据获取与预处理、植被指数计算、地面调查、农作物长势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监测等内容,适用于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数据开展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工作。
 
  农作物长势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监测离不开监测设备。农作物长势无人机遥感监测设备应包括多旋翼无人机、传感器固定支架、多光谱传感器、遥控器。例如多旋翼无人机,应不少于4个旋翼轴,且能够实现悬停飞行;传感器应包括蓝光、绿光、红光、近红外光等波段以及支架应采用碳纤维结构制造,用于固定多光谱传感器,保证传感器的稳定。
 
  那么,农作物长势无人机多光谱遥监测前有哪些准备工作呢?
 
  一、起降场地选择
 
  (一)起降场地应相对平坦、视野良好,距离军用、民用机场;
 
  (二)应远离人口密集区,半径200m范围内不能有高压线、高大建筑物,重要设施;
 
  (三)附近应无正在使用的雷达站、微波中继、无限通信等干扰源,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应测试;
 
  (四)信号的频率和强度,如对系统设备有干扰,须改变起降场地。
 
  二、航线设计
 
  三、空域协调
 
  监测作业前需根据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规定申请空域,批复后方可进场作业。
 
  四、飞行前准备
 
  (一)无人机平台组装
 
  组装多旋翼无人机和多光谱传感器,组装时需检查各部件是否连接紧密,供电接线是否正确连接,电量是否充足。
 
  (二)辐射定标版铺设
 
  应在无人机起飞前将黑白灰三色辐射定标板铺于数据获取区域,对多光谱传感器进行自动曝光,进行光线校准。
 
  (三)地面控制点布设
 
  五、安全保障措施
 
  (一)无人机平台在开展飞行作业前和作业后均需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才能组织飞行作业;
 
  (二)无人机飞行作业应满足 CH/Z3001—2010 规定;
 
  (三)作业员人身安全应符合 CH/1016 的规定。
 
  农作物长势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监测,是农业生产管理部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及时了解农作物长势进行田间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可为智慧农业生产农作物长势监测、变量施肥、产量预报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将有助于提升农作物长势监测的效率,提高不同部门作物长势监测服务能力。制定该标准有利于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操作。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 低空经济向天空要GDP!2025年市场规模如何?

    2024年以来,各地都在“火拼”低空经济,相关报道显示,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加快发展“天空之城”!
    2024-12-04 08:52:57
    16800
  • 无人机给卫星打“下手” 二氧化碳大气监测有了立体网络

    用无人机给卫星打“下手”,对于观测网络的布局有着较为复杂的要求。据悉,该观测网络由5台地基观测设备和4台无人机设备构成,能够实现空—地协同的温室气体原位探测。
    2023-11-10 14:55:13
    1379
  • 从“无人机”到“会飞的机器人” 科技进步或许比我们想的更快

    科技的发展赋予我们便利的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其中也包括了艺术的创作,就好像民用无人机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了航拍的乐趣,也让越来越多无人机摄影作品走入了大众的视线。而在2018年,无人机收获了一个新的外号——“会飞的照相机”,至此开始在不少消费者心中,无人机和数码相机、摄影机成为同一类型的摄影器材。但事实上,如果你真的深入去了解这个领域就会发现,如今的无人机其实已经慢慢实现了从“看”到“
    2022-08-26 15:58:19
    3691
  • 遥感卫星+无人机 文物保护的新助手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来的遗物和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文物保护工作尤为重要。近年来,为整治法人违法行为,国家文物局采用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提升文物执法督察能力。
    2021-12-14 08:42:14
    1988
  • 无人机又有新应用 人工影响天气?

    1月6日,由中国气象局、甘肃省政府等主办的“甘霖-Ⅰ”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首飞仪式在甘肃金昌市举行。这是目前中国第一架大型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当日,首飞成功的“甘霖-I”具备远距离气象探测能力、大气数据采集能力和增雨催化剂播撒能力,同时拥有可靠的防除冰能力,具备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业能力,提高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效能。作为生态修复的“科技制高点”,突破大型无人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关键,丰富了人工影响天
    2021-01-07 10:35:09
    3093
  • 响应“强限塑令”,无人机空中执法动起来!

    该如何打好塑料垃圾的攻防战呢?这时候或许就需要各种智能技术与装备的助力,例如无人机。无人机具有操作简单、应用灵活、携带便捷和成本低廉等优点,在空中用于监测、巡逻等不仅覆盖面广、精准性高,而且作业非常高效,还不存在安全风险。这不管是对于塑料垃圾的监测搜集还是对于限塑令实施后人们的执行监管来说,都具有重要的辅助价值。
    2021-01-05 11:53:01
    3982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