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糖背后的复杂问题要从一日三餐着手
【仪器网 食品检测】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日常饮食的营养均衡,尤其是在“糖”的摄入问题上,更得到了大部分人的重点关注,越来越多的的开始主动控糖。而在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的相关调查中,有控糖意愿的消费者更是高达七成。但与此同时,如何准确控糖却同样是困扰我国消费者的主要问题。
提到控糖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切入点还是饮料和零食,简单的说就是货架上的控糖。大部分有控糖习惯的消费者,日常在含糖饮料、糕点、糖果等包装精制食品上会尤为关注,并且其中有近八成的人认为种种方式是合理的。而这也带来了相对积极的结果。根据《中国城市居民糖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显示的数据来看,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人均日均糖的摄入量为9.1克,也就是说完全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给出的每人每天25克以内的健康建议,并且对糖的依赖程度也很低,仅仅只有1.9%,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值10%。
但与此同时,这种生活习惯也伴随着两个潜在问题。一个是甜味依赖,许多人尽管做到了控糖,但是无法抑制自己对甜味的依赖,从而间接导致了代糖食品被误认为是健康食品在市场大肆售卖。间接导致了其他亚健康情况的出现。
另一个则是忽略了日常饮食的综合糖摄入。事实上,近20年来,我国食糖年生产量增加了一倍多。与此同时,超重肥胖、血糖长期偏高成为了现代病。这似乎和前文提到的数据有所冲突,问题的关键就在一日三餐上。
事实上许多人控糖只停留在零食饮料的层面,并没有考虑到一日三餐。而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长期以来零食饮料本来就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控糖其实是三餐层面的。而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其实包含大量的含糖调味料以及高糖食物,像果酱、浓缩果汁等本身都属于高糖食品的。因此,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日常的糖摄入量,在无形之中依旧摄入了大量的糖。
此外,像是经常吃食堂饭或者外卖的人,这些成品菜从市场销售的角度来说,为了照顾大部分消费者口味,也会大量的使用糖来调味,而其中糖的用量也很难被计算进日常的糖分摄入中。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尽管生活上控糖了,但是整体上还是属于高糖消费。
因此,控糖地关键其实是选择和搭配出健康的膳食。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征求意见稿)中已经将糖作为强制标注的内容,剩下的就要靠消费者自己来学习调整日常的饮食了。
(本文来源:仪器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 已推荐
- 2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来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468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发布 涉及气相
- 助力分析仪器创新发展 CIOAE 2023
- 预算160万 华中科技大学采购激光共
- 1000万预算 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采
- 总计3644万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
- 精准探测地磁场变化 “澳门科学一
我要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