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科学教育 从学生开始培养科研自信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时事聚焦

科学教育 从学生开始培养科研自信

2022-07-08 10:35:26来源:仪器网关键词:教育阅读量:4378
我要评论

  【仪器网 时事聚焦】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根本生产力之一,落实科学发展,坚持教育为本,将科学和教育放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是实现国家繁荣强盛的关键。
 
  一直以来,我国始终坚持科教兴国的发展方针,积极推进科学与教育产业的发展,多年来为社会培养并输出了非常多的学术人才,同时也在重大科研项目中,收获了许多突出性成果。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在科教上投入的精力已经足够了,事实上我们仍有许多路要走。
 
  一方面,从目前的科技发展来看,仍有许多的技术我们尚未实现国有化,甚至在许多研究环节需要依赖进口仪器及其他硬件产品的帮助,部分领域科研核心技术受限。事实上这也是我国目前发展科技,推进各项高精尖技术实现国有化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从市场需求来看,目前市场对于国产品牌的信赖度依旧有所欠缺。尽管民用科技产品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以及开始取代国际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度,大量的国产优质产品被消费者选购。但是在商用产品这块,国产依旧缺乏市场认可度,甚至许多企业在选购实验室仪器的时候,会额外备注要求进口产品,这也侧面反映了我国的科研发展,在成果转化这块,市场竞争力不足。
 
  当然,这些问题想要解决也并非一件易事,因为背后涉及的或许是一代人的价值观以及不断更替竞争激烈的科学技术领域。但是现阶段能做的或许应该做的,是在培养科技人才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科研自信。
 
  科学研究是枯燥的,是会尽力失败的,因此,当一个人选择走科研这条路,面临的或许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但与此同时科研同样是伟大的,科学本身就是探寻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过程,选择了科研意味着他选择了一条与事物根本接近的伟大道路。而培养科研自信,其实就是培养他们对于科研这一事业的热情。
 
  那么如何培养科研自信呢?简单的来说是要学生敢于尝试,从实践中体会科学的乐趣,让他们在学生时代就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失败积累的经验是走向成功的垫脚石。因此,科研教育也不应该停留在某个阶段,也不应该停留在课本之上。
 
  如今,小学就有科学课,但是许多重视应试教育的学校,选择的是将所有的内容以课本的形式教给孩子,而不是让他们去实验,因为实验会失败,但是课本的内容就是考试需要的“标准答案”。但对于孩子来说,当他们走进实验室开始实验的时候,那种求知欲带来的热情,反而能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或许最终实验结果会失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掌握的仪器使用技巧,以及参透的失败原因,都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 上海公布89所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名单 试点工作开展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试点工作的通知》。
    2025-01-21 09:01:14
    20100
  • 完善学生线上学习用品安全 严防市场乱象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而教育则是培育及养护这些“花朵”的过程,因此一直以来,教育产业都受到高度重视。随着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从课堂到课外,科技产品对于教育带来的改变不容忽视,甚至时至今日,线上学习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2022-08-18 16:44:35
    3605
  • 高等教育催生多样化人才 十年教育优化助力行业发展

    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教育,1995提出的科教兴国发展战略中,更直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强调了要坚持教育为本的发展方针。
    2022-05-17 16:05:26
    3495
  • 新技术助力教育产业发展 信息化改变“经验主义”

    教育是强国之本,对于一个国家爱说,在教育产业投入的精力往往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技术发展以及居民的生活水平都有直接的影响。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方式以及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改变。如今我国的教育是一个渗透知识理论、实践基础甚至具体到个别职能的环节。
    2021-04-16 11:59:49
    5177
  • 教育不是“死读书” 科学教育需要走出舒适区

    近,《中国青年报》的一篇名为《学生为什么会认为麦浪是秋景》的文章在晚上引起了热议,文章围绕四川某班近三成的孩子齐刷刷用麦浪形容秋天四川盆地田野的景象的行为,就孩子缺乏常识的原因做出了分析,并呼吁孩子们走出课堂,去了解那些生活中才能体会的知识。
    2020-12-22 10:41:34
    4571
  • 个性化教育 让科研可以异想天开

    想象力是属于孩子的财富,而孩子的想象力可以改变未来——这是小编读书时候经常在科技画报上看到的话语。事实上,对于科技发展来说,想象力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天赋,毕竟许多的科研成果就是从天马行空的幻想中诞生的。但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多年来,我国青少年想象不足的话题被反复提及,而如今甚至出现想象力“落伍”的情况。
    2020-11-18 10:42:16
    3055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