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浅谈自主科研 “巨龙腾飞”时怎稀罕嗟来之食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时事聚焦

浅谈自主科研 “巨龙腾飞”时怎稀罕嗟来之食

2019-09-19 10:33:18来源:仪器网关键词:科研阅读量:3814
我要评论

导读:近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获得者名单,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却有着一个共同点——为中华民族崛起竭尽全力。而在备受关注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名单中,袁隆平、屠呦呦、于敏等各领域科研学者的名字更是在读者心中烙下了一段段值得人们欢呼雀跃的历史。

  【仪器网 时事聚焦】近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获得者名单,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却有着一个共同点——为中华民族崛起竭尽全力。而在备受关注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名单中,袁隆平、屠呦呦、于敏等各领域科研学者的名字更是在读者心中烙下了一段段值得人们欢呼雀跃的历史。
 
 
  长久以来,科研和教育始终是中华民族发展道路上的着重点,“科研使国力强盛、教育是民族强大”,更何况,自主科研对于中华民族有着非本寻常的意义。
 
  电影《横空出世》中,以邓稼先为原型的陆光达曾有过这么一句台词:“我泱泱中华,绝不寄人篱下,不食嗟来之食!”电影作为一种囊括了文学、音乐等多种元素的艺术形式,往往能从人物情感出发,更好的表现出一个时代、一段历史的特色——陆光达的这句话或者是艺术加工润色后的产物,但是背后反映的,恰恰是在那个中华民族急于崛起却孤立无援的时代,爱国有志之士对于“知识就是力量”的追求,以及骨子里对于中华民族的那份自豪与自信。
 
  学过近代史的人都应该有所了解,中国是五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后一个掌握核武器的,而这恰恰反映了那个年代科研的不易——隐姓埋名、缺少技术资源、时间紧迫,但是结果却是喜人的——我们做到了。
 
  而这份情怀、这份科研创新精神、这份国家自豪又持续了多久?我想只能回答“很久”。事实上,《横空出世》是一部1999年上映的电影,当时,中国即将步入千禧年,社会各方面都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说是“巨龙腾飞”之时也不为过。在这面向崭新一代的时刻,重提“两弹一星”的历史,让多少华夏子女心中的爱国情怀产生了共鸣,抛头颅洒热血,于是到了21世纪,航天技术的发展让我们飞得更远、看得更广;自主研发的潜水艇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大海——国人在科研上投入的心血,换来的是一件件让人们欢呼雀跃的成果。
 
  但是,一切并非都那么美好。国家强大了,安逸的环境却滋生了不少滥竽充数的“国产”企业,他们技术是花重金借来的、设备是从别人那边买来的、研究资料是直接用别人的,手上没有核心技术,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研部门,明明只是生产了一个外壳、贴了一个商标,就标榜自己的仪器产品是“自主研发”、是“世界前列”,而后落得无人问津后销声匿迹不说,还败坏了国产的名声。
 
  事实上,国产科研制造业从来不乏真正的自主创新,尽管就这个领域来说,“Made in China”在市场上的认知度仍然存在争议,但是确实有不少真正意义上中国制造出现在了的大舞台上。
 
  如今的局势我想小编不多说大家也知道,但是我们感觉害怕了吗?没有!因为我们强大了,我们有自己的实力。纵然网上“崇洋媚外”“盲目自信”的人比比皆是,但是更多的是理性爱国的公民。为国家科研奋斗的,更多的是有民族自信的有志之士。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 复旦大学:2024年1月取得的科研新突破!

    高等学校具有学科和人才方面的优势,因而积聚着科学技术的巨大潜力,是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2024-02-26 15:43:02
    1085
  • 从高校出发 让科研“接地气”

    高校主动去寻求合作,很大层面上是给科研一个明确的“目的性”,即“国家是主题,发展策略是基本”,从事科研要放弃自我满足,寻求更高层次的突破。
    2024-01-03 14:13:41
    1179
  • 丰收七月!华科大科研团队取得一系列科研新进展

    近段时间,华中科技大学的科研人员坚守在科研一线,紧盯前沿,刻苦攻关,跑出科研“加速度”,七月不断有科技成果上新。
    2023-08-11 16:50:25
    1354
  • “或”字引发的争议 科研与广告之间的纠葛

    科学研究讲究严谨性,因此在许多成果公开的时候,我们会经常性的看到“或”这个字,“或将”“或能”等词也成为了科技报道中经常会使用的词语。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说,这些字或者词对于规范科学成果的表述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与此同时,这些“或”却也成为商业广告中,伪科学宣传的“祸”。
    2023-08-11 11:54:15
    3273
  • 科研或许不是发展的“唯一解”却是重要的“解”

    曾经,一句“落后就要挨打”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而从历史、从时事我们意识到,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才有话语权,我们才能和那些曾经轻视我们的国家平等的对话。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人民用青春挥洒汗水助力国家发展,中国则以不可思议的进步速度,像世界展示着我们的发展与强大。
    2021-03-31 11:28:41
    4788
  • 教育不是“死读书” 科学教育需要走出舒适区

    近,《中国青年报》的一篇名为《学生为什么会认为麦浪是秋景》的文章在晚上引起了热议,文章围绕四川某班近三成的孩子齐刷刷用麦浪形容秋天四川盆地田野的景象的行为,就孩子缺乏常识的原因做出了分析,并呼吁孩子们走出课堂,去了解那些生活中才能体会的知识。
    2020-12-22 10:41:34
    4258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