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将“人造肉”送上餐桌 科学仪器培育不寻常的肉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食品检测

将“人造肉”送上餐桌 科学仪器培育不寻常的肉

2018-11-27 11:10:15来源:中国仪器网关键词:人造肉阅读量:5135
我要评论

  【中国仪器网 食品检测】导读:你喜欢吃肉吗?如果喜欢,你愿意尝试人工用科研手段制造的“人造肉”吗?近日,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美国农业部和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宣布将联合对“人造肉”的生产进行监督,以便于其能安全的出售到全国各地,换言之,“人造肉”有望出现在美国人餐桌上。
 
 
  什么是“人造肉”
 
  提到“人造肉”许多人会联想到大豆蛋白肉,事实上,大豆蛋白肉属于“素肉”,是一种利用蛋白和调味品模仿肉口袋的食物,而我们这里说的“人造肉”,指的是通过实验室手段,利用动物干细胞和营养素培养出来的肉。
 
  “人造肉”的优劣 从科学仪器角度看问题
 
  提到“人造”二字,就不得不提出一个问题——“人造的安全吗?”不可否认,在一大批的消费者眼中,“人造”无论从价值还是安全性,都比不上“天然”,也因为这个原因,“人造肉”的出现震惊业界的同时也饱受争议。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要分析“人造肉”的优劣,那我们不妨从“人造肉”的生产聊起。首先,“人造肉”并不廉价,主观上来说,“人造肉”的成本很高,据了解,世界上块人造牛排成本为25万欧元;而客观上来说,“人造肉”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非常多。
 
  从科学仪器的角度来说,生产一块“人造肉”的过程其实是在“复制”一块肉。一般来说,“人造肉”的生产必须在实验室里完成。首先,借助显微镜、针、培养皿等仪器设备,从活体动物身上提取一部分干细胞,然后用糖、氨基酸、油脂、矿物质及多种营养素将干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培养成肌肉组织。由于整个过程离不开细胞学知识,所以想要培养出口感尽可能接近生物肉的“人造肉”,制造“人造肉”前就要先对动物细胞进行完整的研究,整个过程要用到包括质谱流质细胞仪在内多种科学仪器。
 
  同时,正因为“人造肉”是建立在细胞学上培养的,在技术相对成熟的情况下,“人造肉”食是可控的。具体来说,借助液质联用仪、色谱仪等分析仪器,在合适的培养环境下,科学家可以人为的改变肉中营养成分的比例,甚至可以额外的添加一些有益人体的成分,而在无菌箱的帮助下,整个环境非常干净,基本可以不用担心肉类存在病毒感染的情况。
 
  此外,从宏观环境来看,由于是实验室培养,所以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牛羊养殖对温室效应的影响,也为解决食品危机提供了新思路。当然,价格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不然其高昂的成本及售价仍然是致命的缺点。
 
  事实上,“人造肉”还存在一些人道主义的问题,这里就不展开了。
 
  食品安全 “人造肉”仍要面对食安检测
 
  “人造肉”生产的过程可控,所以更加安全,但相关的食安检测同样重要。根据相关报道显示,目前对于美国当地“人造肉”的安全检测由FDA和农业部来完成,其中FDA负责实验室细胞培养成肉的过程,而农业部负责产品生产加工的过程。
 
  目前报道过的食安问题中,由于加工中食材受到污染引起的食谱安全问题并不在少数。换言之,由于“人造肉”到上市仍然需要加工,所以很多时候,“人造肉”和传统肉类一样,需要接受质检,色谱、质谱、光谱仪器同样是“人造肉”需要面临的“考官”。
 
  结语:事实上,由于“人造肉”高昂的价格和实验室的背景,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更又不少网友直言不看好其发展。小编以为,建立在科研基础上的革新,几乎都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的,不可否认,现在的“人造肉”技术,比起这个概念出现的时候,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虽然现在成本依旧高昂,但相信随之技术的成熟以及仪器设备的发展,“人造肉”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家常美食并非不可期待。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 米糠造肉?新技术能否推进“人造肉”发展

    对于人类而言,肉是一种重要的食物,重要到你很难想象会有一天所有人都放弃吃肉。也正因为如此,人类对于肉类食品的要求也逐渐开始提高,甚至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口味以及口感上的满足,上升到了健康、安全甚至是环保等更深的层面。而人造肉也在这一背景下诞生并慢慢发展起来。
    2022-12-10 15:43:45
    4089
  • 83岁的老人3岁的肝!碳基生物细胞年龄检测竟来源于上世纪的500多场核爆实验?

    肝脏细胞年龄检测技术与人类早期进行的核试验息息相关。
    2022-06-24 16:59:33
    2499
  • 科学技术颠覆传统食谱 食品科技能否改变未来(下)

    科学仪器带给我们的改变不仅仅是让我们吃的更安全、更健康,有时候甚至让我们吃到了更加神奇的食物例如没有肉的炸猪排、没有鱼的炸鱼,又比如从实验室里诞生的牛肉饼、鸡胸肉。似乎食品科技已经不只执着于改良食物,而开始创造食物了。
    2021-01-22 10:41:43
    5565
  • 从营养到口感 科学仪器浅谈“小众”的植物肉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自古以来,肉都是我国饮食文化中重要的一环,鸡鸭鱼羊,只要是肉,在我国各式各样精湛的烹饪技法之前,都会变成一道道令人垂涎的饕餮。但是,即便是如此善于吃肉的民族,依旧有那么一类肉很难在我国掀起美食的波澜,它便是人造肉。
    2020-12-02 10:34:43
    5165
  • 用细胞技术在太空生产肉 换个角度看人造肉发展

    尽管人造肉仍是目前颇具争议性的课题,但是其话题性似乎已经不如2015年前后那般热烈,其中原因之一在于,如今人造肉已经成为一种商品出现在市场上了——尽管它们的价格非常高昂。
    2020-10-29 10:41:39
    5231
  • “人造肉”被搬上餐桌 真的能代替猪牛肉吗?

    目前,伴随着国内大部分企业的成功复工,餐饮业也逐渐从清冷的寒冬之中苏醒过来。近日,继肯德基在市场上推出人造肉“植培黄金鸡块”之后,星巴克也在国内3300多家店铺上线了含有“植物牛肉碎”的产品。而正是由于这两家餐饮巨头的进驻,导致近期A股市场的人造肉版块持续走高。人造肉,似乎正以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进入餐饮业。
    2020-04-30 10:10:56
    3962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