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磷(钼兰法)/ 正磷酸盐 / TP/PO4工作原理 ( “过硫酸盐 + 加热 + 紫外"消解 + 钼蓝分光光度法 )在加热和紫外照射条件下,过硫酸盐分解出的原子态氧将含磷化合物中的磷元素转化为正磷酸盐(测量正磷酸盐无需此步骤);在酸性介质和锑盐条件下,正磷酸盐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的磷钼杂多酸被抗坏血酸还原成蓝色的络合物,于700 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并换算成相应的浓度值。
产品特点
性能参数
测量范围:0-500 ppb;0-1 mg/L;其他量程可定制。
示值误差注1:±1.5% F.S.注2
重复性注3 :≤1.0%
零点漂移注4:±0.2% F.S.
量程漂移注5:±1.5% F.S.
定量下限注6:≤2.5 ppb (I类地表水的上限值要求是20 ppb。)
实际水样比对试验:±2.5%
注1:选择0-1 mg/L量程,仪器在相同条件下连续测量浓度值为0.5 mg/L的标准溶液6次,6次平行测定值的平均值与标称浓度值之差相对于量程值的百分比即为示值误差。
注2:F.S.是指0-1 mg/L量程。
注3:选择0-1 mg/L量程,测量零点校正液6次,6次平均值作为零点值;之后测量浓度值为0.8 mg/L的量程校正液6次,经过零点校正后的6次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即为重复性。
注4:选择0-1 mg/L量程,以1小时为周期连续测量零点校正液24次;取初3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为基准值,计算随后21次测量值与基准值的偏差相对于量程值的百分比,取大者为零点漂移。
注5:选择0-1 mg/L量程,在测试零点漂移的前后分别测试浓度值为0.8 mg/L的量程校正液各3次,计算前后2组的平均值;后组平均值在扣除零点漂移后与前组平均值的偏差相对于量程值的百分比为量程漂移。
注6:选择0-500 ppb量程,仪器在相同条件下连续测量浓度值为25 ppb的标准溶液7次,计算7次平行测定值的标准偏差,所得标准偏差的10倍即为仪器的定量下限。
应用领域
主要用于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近海水域、近岸海域以及固定汚染源(工业废水排放、养殖废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等水质在线监测领域。
![]() |
![]() |
![]() |
![]() |
![]() |
![]()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