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降解塑料也不环保?新研究揭露可能存在的生态风险
【仪器网 能源环境】生物降解塑料是目前常见的一类塑料,主要包括PBAT、PLA等,顾名思义,这种塑料的特点便是在自然界如土壤、沙土等条件下经由微生物如细菌、霉菌(真菌)和藻类的作用,能够实现自我降解的塑料材料。理想状态下,这种材料兼顾了使用性能与环境友好的特点,是现阶段较为理想的一种材料。尤其是在限塑令、禁塑令全面落实的今天,展现出了重要的价值。
得益于政策支持以及信息推广,如今的生物降解塑料已经慢慢的进入到大众生活中,甚至开始在食品业、农业等领域发挥重要的商业价值。但与此同时一项新的研究却对生物降解塑料提出了质疑,这种逐渐被认可的“绿色材料”或许也存在一定的“灰色处境”。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与茶叶研究所工厂化养蚕研究室与苏州科技大学、苏州大学研究团队在一项研究中发现,从系统生物学角度发现,过量摄入生物降解塑料会对家蚕消化系统(中肠组织、微生物区系)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进而影响家蚕生长发育,降低养蚕成绩。
据悉,研究团队通过对照实验,在家蚕人工饲料组成原料中添加了浓度分别为1毫克/升、5毫克/升和25毫克/升的聚乳酸悬浮液。研究结果显示,摄入过多聚乳酸的家蚕样本,其中肠上皮细胞受损,并且出现氧化应激反应,中肠代谢以及中肠微生物群的丰富度和组成均发生改变,蚕的存活和生长也因此收到威胁。
聚乳酸是常见的生物降解塑料,根据2022年南开大学的检测结果来看,目前自然环境下聚乳酸浓度约是0.0527—0.528毫克/千克,在家蚕人工饲料组成原料中添加了浓度为1毫克/升的聚乳酸悬浮液模拟的正好是目前的环境情况。从结果来看,目前的环境对于蚕的影响很小,但是与此同时,随着环境中的聚乳酸含量持续增加,势必会威胁到蚕的生长环境。
当然这项研究目前还是从生物降解塑料在环境中的生态风险作为切入角度来研究的,其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更好的去审视生物降解塑料。从目前的实际发展来看,生物降解塑料仍具有积极意义,其可能存在的生态风险,更应该通过合理的回收及处理布局来避免。理论上来说,在合适的处理环境下,其对于生态的威胁是可以控制的。
(本文来源:仪器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 已推荐
- 2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来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锌离子电池研究获突破 储能仍是能
- 国家药典委员会关于0521气相色谱法
- 2022年度青海省(重点)实验室分类
- 2023上半年电镜中标盘点丨中标金额
- 市场月报丨总额超1亿元 5月电镜中
- 超大的“扫描仪” 为海洋环境保驾
我要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