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秀外慧中 仪器人浅谈尊重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时事聚焦

秀外慧中 仪器人浅谈尊重

2019-11-21 11:45:45来源:仪器网关键词:尊重阅读量:3725
我要评论

导读:“科学家的一生是为了祖国科学事业奋斗和献身的一生。”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藤吉文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句话。事实上,藤吉文老前辈并不是个例,众多老科学家门都曾表示过愿意为国家兴盛,在自己的领域鞠躬尽瘁。

  【仪器网 时事聚焦】“科学家的一生是为了祖国科学事业奋斗和献身的一生。”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藤吉文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句话。事实上,藤吉文老前辈并不是个例,众多老科学家门都曾表示过愿意为国家兴盛,在自己的领域鞠躬尽瘁。
 
 
  显然,这些学者都是应该被尊重的,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所获得的成就,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国家发展。与此同时,往大了说,每一位为科研付出过心血的学者都应该被尊重,因为他们为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奉献。
 
  这里包括了刚刚开始学习的求学者吗?当然包括!老学者愿意肩负责任、渴望能老有所为,小学者壮志未酬、虚心向学,终有一天会成为国之栋梁。然而,现实真的如此吗?恐怕未必。近,一则“测绘仪被当成照相机砸掉”的热点在网络上流传开来,尽管内容看起来荒诞,更像是一个段子,但是背后却依旧可以引发不少讨论。
 
  测绘仪被当成相机是天方夜谈?不是,事实上,在原消息的评论区里就能看到不少相关专业的学生放出小孩子到仪器面前摆姿势的照片。从非专业的角度来说,现在相机种类非常丰富,许多人可能连单反、双反、旁轴的区别都还分不清,错将测绘仪当成相机逻辑上是说的通的。
 
  说的通就合理吗?显然也不是。对于相关工作者来说,测绘工作依赖设备的同时,自己也需要精神高度集中。而且,由于测绘仪器属于测量仪器,非常“娇贵”,有时候遇上不好的天气,自己风吹日晒也要给仪器撑伞,生怕出点意外。作为一个路人,看到这种小心翼翼、专心致志使用设备的人,就算误会对方在拍摄自己,于情于理都应该上前好好沟通,就算真的不相信,也应该采取合适的手段,比如报警,而不是一言不合“打砸抢”。
 
  但换个角度来看,这个段子却也反应了一种社会现象——科研人员在社会上缺乏信任的情况仍然常见。
 
  事实上,早在去年相关政策出台之后,就有不少媒体以“给科研人员更多尊重与信任”为话题,围绕科研人员自主权展开了时评论。其中一方面强调了要增加在科研项目上的投入,确保科研人员可以不畏首畏尾的,按照自己的计划实施项目;另一方面也指出相关人员要避免以自己揣测的想法干涉科研人员的行为。
 
  回到一开始的话题,落叶归根,老一辈留下的技术,未来会成为新一辈有力的技术基础,尊重科研人员,不仅镜是尊重他们的技术,更要尊重他们本身,因为很多时候,他们的意志会随着岁月,被一代代继承下去。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科技日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 复旦大学:2024年1月取得的科研新突破!

    高等学校具有学科和人才方面的优势,因而积聚着科学技术的巨大潜力,是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2024-02-26 15:43:02
    1077
  • 从高校出发 让科研“接地气”

    高校主动去寻求合作,很大层面上是给科研一个明确的“目的性”,即“国家是主题,发展策略是基本”,从事科研要放弃自我满足,寻求更高层次的突破。
    2024-01-03 14:13:41
    1171
  • 丰收七月!华科大科研团队取得一系列科研新进展

    近段时间,华中科技大学的科研人员坚守在科研一线,紧盯前沿,刻苦攻关,跑出科研“加速度”,七月不断有科技成果上新。
    2023-08-11 16:50:25
    1348
  • “或”字引发的争议 科研与广告之间的纠葛

    科学研究讲究严谨性,因此在许多成果公开的时候,我们会经常性的看到“或”这个字,“或将”“或能”等词也成为了科技报道中经常会使用的词语。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说,这些字或者词对于规范科学成果的表述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与此同时,这些“或”却也成为商业广告中,伪科学宣传的“祸”。
    2023-08-11 11:54:15
    3267
  • 科研或许不是发展的“唯一解”却是重要的“解”

    曾经,一句“落后就要挨打”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而从历史、从时事我们意识到,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才有话语权,我们才能和那些曾经轻视我们的国家平等的对话。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人民用青春挥洒汗水助力国家发展,中国则以不可思议的进步速度,像世界展示着我们的发展与强大。
    2021-03-31 11:28:41
    4785
  • 教育不是“死读书” 科学教育需要走出舒适区

    近,《中国青年报》的一篇名为《学生为什么会认为麦浪是秋景》的文章在晚上引起了热议,文章围绕四川某班近三成的孩子齐刷刷用麦浪形容秋天四川盆地田野的景象的行为,就孩子缺乏常识的原因做出了分析,并呼吁孩子们走出课堂,去了解那些生活中才能体会的知识。
    2020-12-22 10:41:34
    4256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