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当科研被注入新鲜血液 期待明天会更好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时事聚焦

当科研被注入新鲜血液 期待明天会更好

2019-06-26 17:05:28来源:仪器网关键词:科研阅读量:3447
我要评论

导读:如期而至的大雨,让这个6月给人一种湿漉漉的感觉,但是即使是这样的6月,却也充满着朝气。随着毕业季、高考、中考的陆续过去,处于人生不同阶段的群体,都经历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选择。而对于科研机构来说,这也意味着会有一批批踌躇满志的毕业生,加入到科研团队之中发光发热。

  【仪器网 时事聚焦】如期而至的大雨,让这个6月给人一种湿漉漉的感觉,但是即使是这样的6月,却也充满着朝气。随着毕业季、高考、中考的陆续过去,处于人生不同阶段的群体,都经历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选择。而对于科研机构来说,这也意味着会有一批批踌躇满志的毕业生,加入到科研团队之中发光发热。
 

  与时俱进 科研需要“青年思维”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过程的严谨、结果的准确几乎成为了科研的代名词,也正因如此,科研总给世人一种严肃、古板的印象。自然两字对于科研来说意义非凡,因此在过程上苛求准确、细致也无可厚非,但是科研从来不是古板的,与之相反,科研过程中求之不得的就是创新力。
 
  一般来说,一个科研机构有已是花甲之年教授,也有未到而立之年的新人,年龄层分布广泛,虽然大家都具有足够的理论基础,但是比起入职不久的小年轻,老教授往往具有更多的实践经验,那为什么还要不断地引贤纳士呢?从主观层面上讲,老教授终归有退休的一天,有关的科研工作需要不断的人员变动来确保稳定进行;客观的来说,科研的目的之一是助力社会发展,而随着时代的交替,每代人的所思所想都会有所不同,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往往更贴近社会发展的方向,换言之,年轻人的加入会给科研的进行加入“青年思维”,无论是对于课题的提出或是产品的研发,都能起到的很好的引导作用,让科研的整个过程更加有“活力”。
 
  事实上,不仅仅是毕业生,许多研究院还会给大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例如近日,中科院就迎来了49名香港大学生,这些学生将在这围绕人工智能、物理、生物等领域展开为期6周的实习。这么做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更早的参与到科研之中,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新青年的想法有机会融入到科研过程中,让科研充满更多可能性。
 
  老马识途 科研需要传承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事实上,科研机构中的一些长者,在他们刚刚参与工作的时候,或许也很年轻,他们那时候为科研带去了新鲜血液,提出了一些新奇的想法,于是在同伴的支持下,为之付出努力,如今他们虽然老了,但是这一路来积累的经验确实无比珍贵的。新人刚刚加入到科研工作的时候,往往会有老教授带着他们开展研究,而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将未完成的工作依托给新人,同样也是将自己接受的或者悟出的经验传授给新人。也正是因为这份传承,科研才有了一直进步的基础。
 
  青年人为科研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老一辈为科研奠定了足够的基础,当科研被注入新鲜血液,科研的道路是稳扎稳打而又充满希望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 复旦大学:2024年1月取得的科研新突破!

    高等学校具有学科和人才方面的优势,因而积聚着科学技术的巨大潜力,是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2024-02-26 15:43:02
    1067
  • 从高校出发 让科研“接地气”

    高校主动去寻求合作,很大层面上是给科研一个明确的“目的性”,即“国家是主题,发展策略是基本”,从事科研要放弃自我满足,寻求更高层次的突破。
    2024-01-03 14:13:41
    1170
  • 丰收七月!华科大科研团队取得一系列科研新进展

    近段时间,华中科技大学的科研人员坚守在科研一线,紧盯前沿,刻苦攻关,跑出科研“加速度”,七月不断有科技成果上新。
    2023-08-11 16:50:25
    1345
  • “或”字引发的争议 科研与广告之间的纠葛

    科学研究讲究严谨性,因此在许多成果公开的时候,我们会经常性的看到“或”这个字,“或将”“或能”等词也成为了科技报道中经常会使用的词语。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说,这些字或者词对于规范科学成果的表述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与此同时,这些“或”却也成为商业广告中,伪科学宣传的“祸”。
    2023-08-11 11:54:15
    3256
  • 科研或许不是发展的“唯一解”却是重要的“解”

    曾经,一句“落后就要挨打”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而从历史、从时事我们意识到,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才有话语权,我们才能和那些曾经轻视我们的国家平等的对话。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人民用青春挥洒汗水助力国家发展,中国则以不可思议的进步速度,像世界展示着我们的发展与强大。
    2021-03-31 11:28:41
    4783
  • 教育不是“死读书” 科学教育需要走出舒适区

    近,《中国青年报》的一篇名为《学生为什么会认为麦浪是秋景》的文章在晚上引起了热议,文章围绕四川某班近三成的孩子齐刷刷用麦浪形容秋天四川盆地田野的景象的行为,就孩子缺乏常识的原因做出了分析,并呼吁孩子们走出课堂,去了解那些生活中才能体会的知识。
    2020-12-22 10:41:34
    4248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