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海洋温度创新高 敲响碳排放监测警钟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能源环境

海洋温度创新高 敲响碳排放监测警钟

2019-01-22 14:39:22来源:中国仪器网关键词:温室效应阅读量:5473
我要评论

  【中国仪器网 能源环境】近日,美媒报道称2018年是自1958年以来,地球海洋温度高的一年。此外,更骇人听闻的是,在过去的日子里,海洋温度整体呈现的是上升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仍然在持续。而海洋升温的原因与变暖直接挂钩,如果再不敲响警钟,暴风雨、珊瑚白化、极地冰层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将会直接威胁到全人类的生活。
 
 
  事实上,关于温室效应对于环境温度的影响,远不止海洋温度一方面。此前,新加坡媒体就曾报道过,2015年到2018年是有相关气温记录以来,年均温度高的4年,而伴随温度上升的,或者说导致温度上升的因素,无疑是持续上升的二氧化碳浓度。无独有偶,英国媒体也在近日报道中提到了,过去150年的碳排放导致海洋急剧升温,海洋升温幅度相当于每秒爆炸1.5颗原子弹。
 
  此外,如果你有关注过去一年关于环境的新闻,应该不难注意到,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等有关报道并不在少数,而其中或多或少与温室效应有一定的关系。事实上,温室效应一直以来都在影响整个生态环境。生态气候一但受到影响,多半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举例来说,温室效应的加剧,会影响到海陆温差,从而间接影响地表空气流通,使得大气自净能力及地球整体的水循环系统受到影响,造成干旱、雾霾等自然灾害的频发。此外,变暖还会增加病毒、细菌的繁殖,引起疾病爆发直接威胁到地球上现有生物的生存。
 
  但是,凡事都不能只抱着消极的态度看待,自世界多个国家加入《巴黎协定》以来,世界范围内对于温室效应的控制以及治理行动一直在持续。认识温室效应,寻找方法仍然是我们目前的首要目标之一。
 
  温室效应的产生离不开温室气体,而目前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包括二氧化碳(CO₂)、氧化亚氮(N₂O)、甲烷(CH₄)……而这些气体其实是日常生活中、工业生产上,难以避免的产物。换言之,想要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但是,控制其产生的量却并非不可行。
 
  目前,针对温室气体的产生,增加监测环节的力度是重要途径之一,包括工业废气排放监测、汽车尾气排放监测、农村废气排放监测。现在已经有了完善的废气在线检测系统可以在废气排放阶段就实时监控温室气体排放状况;便携式汽车尾气检测仪和交通主干道路上安置的空气状况监测装置也可以基本满足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的需求。
 
  不过,正如前文中提到碳排放对于海洋温度上升的直接影响,想要真正的缓解温室效应,究其根本,还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目前,各国陆续开始建立、完善相关的碳排放检测研究实验平台,借助温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模块化的检测组件,配合相关的激光分析、快速采样技术,越来越多适应不同场合的碳排放检测装置被研发出来,为碳排放监测提供了设备支持。
 
  但是,老话说的好,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面对变暖,真正可怕的还是居民生活意识的缺失。其实,如果我们人人可以做到夏天空调开高一度、冬天水温调低一度,少吃外卖、自备碗筷,美好的明天有何尝不是近在咫尺?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