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此消彼长 大气治理应该更加注重全面性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能源环境

此消彼长 大气治理应该更加注重全面性

2019-01-28 15:07:51来源:中国仪器网关键词:PM2.5阅读量:4771
我要评论

导读:从人们开始意识到PM2.5的危害,到我国全面治理PM2.5,再到现在PM2.5治理初见成效,中国在对抗空气污染上的努力,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同时,随着我国蓝天数量的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童谣面临PM2.5问题的国家开始效仿我国的治理思路,然而,近这种情况似乎出现了改变。新加坡媒体报道称,一项来自美国和中国学者的研究发现,中国快速治理PM2.5的同时,随着PM2.5浓度的降低,地面臭氧的生

  【中国仪器网 能源环境】从人们开始意识到PM2.5的危害,到我国全面治理PM2.5,再到现在PM2.5治理初见成效,中国在对抗空气污染上的努力,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同时,随着我国蓝天数量的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童谣面临PM2.5问题的国家开始效仿我国的治理思路,然而,近这种情况似乎出现了改变。新加坡媒体报道称,一项来自美国和中国学者的研究发现,中国快速治理PM2.5的同时,随着PM2.5浓度的降低,地面臭氧的生成速度正在加快,而这一结果无疑是为其他正在治理空气污染的国家提供了教训。
 
 
  事实上,地面臭氧浓度攀升并非我国PM2.5治理方法的问题,只是两者间存在一定的英国关系。根据相关研究学者的说法,化石燃料燃烧时会生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这种有机化合物会在阳光的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产生臭氧。而PM2.5在整个过程中可以起到抑制剂的作用,能源有效的阻止生成臭氧的一系列反应。
 
  换言之,这项研究成果实际上是在警示各国,在治理PM2.5的同时,还应该采取相关举措控制臭氧污染的产生。话虽如此,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如何治理逐渐产生的臭氧污染同样是一个问题。
 
  在过去这几年的PM2.5治理过程中,我们采取的是一面控制PM2.5的产生,一面治理已经产生的PM2.5污染,因此各地大面积使用PM2.5在线检测系统的同时,各种用于PM2.5吸附、空气净化的建筑物也逐渐增加——整个过程可以说是在治标的同时治本。而臭氧污染的治理也同样应该如此,一方面,建立起完善的臭氧检测系统是早发现臭氧污染问题的关键,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各地都在积极建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原因;另一方面,如何从根本上避免地表臭氧的大量产生是需要有关部门重点考虑的问题。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地面臭氧的产生离不开VOCs和氮氧化物,想要避免臭氧产生,关键在于避免二者反应。事实上,换个角度来看,VOCs和氮氧化物就是臭氧污染的前体物,要治理臭氧污染,避免VOCs和氮氧化物的大量产生也就成为了关键。
 
  目前,产生氮氧化物的途径主要有雷电、汽车尾气、工业生产三种,其中雷电是自然现象,且产生的氮氧化物量较少,所以不再考虑的目标之中,因此,治理汽车尾气及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氮氧化物才是关键。而VOCs的产生,基本都可以归结于工业排放。换言之,控制废气排放,以及处理废气成分,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治理臭氧污染的关键。
 
  实际上我国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臭氧检测举措,其中除了设计到光化学检测网的建设外,工厂也开始逐渐建立起VOCs检测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在环境检测领域大量使用的激光雷达技术,除了可以用于臭氧探测的大气臭氧探测激光雷达外,还有应对PM2.5、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的雷达仪器,尽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应对环境污染物。
 
  后,回到一开始的话题,目前有学者表示,臭氧污染和PM2.5治理间的联系,不仅仅出现在中国。所以,无论在哪个国家,面对臭氧污染与PM2.5污染间的此消彼长,真正要做的,是从污染源头抓手,运用精密的仪器,先进的技术,将污染的前提物牢牢锁住,从源头避免污染产生。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知乎、参考消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