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检测技术巧辩真伪 科学仪器揪出“假肉”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食品检测

检测技术巧辩真伪 科学仪器揪出“假肉”

2018-10-07 23:25:26来源:中国仪器网关键词:荧光定量PCR阅读量:5593
我要评论

  【中国仪器网 食品检测】俗话说“挂羊头卖狗肉”,指的是不法商贩以次充好,用狗肉冒充羊肉卖给客户。今年年初,号称“驴肉火烧之乡”的河北省河间市就出现了黑作坊制售假“河间驴肉”事件。当地多个黑作坊用猪肉、马肉、骡子肉炮制大量“假驴肉”,并销往北京等多个地区。类似事件在国内外都时有发生,可以说是屡禁不止,破解肉类产品掺假难检测、难识别、难监管的问题成为了关键。
 

科学仪器揪出“假肉”
 
  实际上,针对市场上牛羊肉以次充好、制假掺假现象,宁夏食品检测研究院已经利用生物密码技术成功解决了这类问题。为了保证检测手段切实可行,研究院进行了数百次实验比对、千余组数据,确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对基因序列。目前,以PCR技术为基础的种属检测技术已经是食品中肉类成分鉴别的主流技术。国外就已经有利用常规PCR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假肉的方法。为了能够填补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宁夏食品检测研究院采用动物源性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核酸分析仪以及高速冷冻离心机,完成了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食品中鸡、鸭源性成分以及马、驴源性成分的实验,成功发现了牛羊肉制品中鸡源、鸭源、马源、驴源掺假成分。该实验有着良好的特异性、重复性,PCR反应灵敏度高,能够为肉制品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督提供技术依据和参考。
 
  据悉,研究院已于2014年实施《食品中鸡、鸭源性成分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法》和《食品中马、驴源性成分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法》两项肉制品检测的地方标准,终于填补了该检测领域的空白。不过,目前国内针对假肉检测的标准和方法还有待完善,有必要对这类新兴技术进行推广和普及。
 
  当然,针对假肉检测,国外研究人员也有自己的另一套办法。去年,哥伦毕业大学一支研究团队推出了一种新的简易测试方法,不仅可以识别出肉的种类,还能分辨出其中掺杂的内脏。他们只利用光谱和数据软件分析,就可以达到在检测混合肉中实现高分辨率,其中识别不同种肉的混合比例的准确率达到99%,而识别同种肉不同部位的混合比例的准确率可达80%。比起食品检测机构或者实验室内的DNA鉴定方法,这项技术在保持高准确度的前提下,拥有了前者所没有的内脏分辨能力,并且改进了现有复杂而耗时的检测技术。对于政府机构或者食品工业来说,光谱检测技术的成本也比较低。
 
  相对于前文荧光定量PCR技术,国外的光谱检测技术分析速度更快,成本也更低,但是实验室内这类复杂耗时的检测工作仍然不能免去,这也是对检测结果真实性的保证。为了进一步提升检测效率、降低成本,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仪器仪表行业应当积极研发针对肉类掺假的快速检测仪器,助力有关部门的监管工作。
 
  同时,作为食品消费者,也应该多留一份心,避免买到或者吃到假肉。比如在购买的时候优先考虑新鲜肉,肉片、肉卷、肉馅、肉丸、肉干等经过加工,很难辨别肉本身的质地、颜色、味道,是假肉容易蒙混过关的地方。此外,还要提防价格过于便宜的肉类,尤其是牛羊肉,切忌贪小便宜吃了亏。
 
  (本文资料来源:央广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