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3D打印技术实现革新与升级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行业要闻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3D打印技术实现革新与升级

2025-07-11 08:45:04来源:化工仪器网关键词:3D打印阅读量:19173
我要评论

  近年来,由于3D打印产业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得到了全球多个国家的政策支持,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积极政策的推动下,3D打印行业得以迅速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3D打印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制造业到医疗、教育、建筑等,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前景。
 
  政府的扶持政策不仅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政策保障,还促进了国内外多类型新型3D打印技术的革新与升级。就在近日,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快速、精确的新型3D打印技术。该技术是利用一种新型树脂,在同一物体中无缝融合柔软与坚硬两种性能区域,通过控制不同颜色的光,触发不同的化学反应,使材料在打印过程中自然过渡,如同骨骼与软骨、关节与韧带的连接结构。这一突破为开发下一代假肢、柔性医疗器械和可拉伸电子产品提供了新的可能。
 
  瑞士研究人员利用3D打印技术制成了一种真菌电池,可为农业和环境研究中使用的传感器供电。该电池由瑞士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室(Empa)的研究人员发明,这种微生物燃料电池虽然不会产生太多电能,但可为偏远地区的传感器供电。与传统电池相比,这款真菌电池不仅无毒,而且还可生物降解,是一款新型的环保电池。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研究团队设计出一种新型光敏树脂,并用它通过3D打印做出能拉伸到自身长度9倍以上、凭借直径1毫米的“身躯”提起10公斤物件的“超级橡皮筋”。研究人员用这类新型树脂打印出一根“橡皮筋”后对其进行耐力测试。实验证明,“橡皮筋”能被拉伸到自身长度的9倍,承受94兆帕的拉力也不绷断。此外,研究人员还用该材料制备出抗穿刺性能极佳的气球等物件。
 
  光理论研究固然不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025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中心为患者王先生成功实施了3D打印可动人工椎体颈胸交界处植入术,精准完成病椎及相邻上下椎间盘切除,并植入人工假体。经检索,胸椎可动人工椎体植入此前尚无报道,属世界首例。
 
  2025年5月28日,美国华盛顿大学团队开发出一款名为悬浮组织开放式微流控图案化的新型3D打印设备。它能够更精准地模拟人体组织,为复杂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工具。
 
  2020年5月5日,中国首飞成功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上,搭载着“3D打印机”。这是中国首次太空3D打印实验,也是国际上第一次在太空中开展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3D打印实验。
 
  根据相关机构统计,全球增材制造行业销售额在2024年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大关,达到200.3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1.1%。预计2025年将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
 
  然而,区域发展格局呈现出显著分化态势。欧美国家凭借其优势,在技术研发和高端应用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其中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贡献了全球60%以上的产值。但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也令人瞩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已达到367亿元,预计2024年将增长至415亿元,其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3D打印技术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驱动力,其对于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发展更多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利好政策效应不断释放,更多新型3D打印技术将有望应用到更多领域,不断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