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三部门:2025年初步形成支撑区块链发展标准体系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政策标准

三部门:2025年初步形成支撑区块链发展标准体系

2024-01-17 14:32:55来源:化工仪器网关键词:区块链阅读量:978
我要评论

导读: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区块链的应用范围更加广阔多元,覆盖生产、物流、政务、文娱、教育等多个行业,以及产品溯源、数据流通、供应链管理等众多领域。

  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布式网络、加密技术、智能合约等多种技术集成的新型数据库软件。区块链技术具有数据透明、不易篡改、可追溯等特性,有望解决网络空间的信任和安全问题,推动互联网从传递信息向传递价值变革,将成为推动元宇宙、Web3.0等未来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数字基础设施。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区块链的应用范围更加广阔多元,覆盖生产、物流、政务、文娱、教育等多个行业,以及产品溯源、数据流通、供应链管理等众多领域。为有效推动区块链应用发展,急需进一步加强对测试测评、人才培养等产业服务标准,供应链管理、存证、追溯等通用服务标准,智能制造、电子政务、分布式能源等行业应用标准的研制,加快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一系列举措加快区块链重点标准研制。
 
  《指南》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支撑区块链发展的标准体系。建立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研制的总体规则,重点面向基础共性、应用和服务等标准化领域,制定30项以上区块链相关标准,基本满足我国区块链标准化需求。
 
  到2027年,全面形成支撑区块链发展的标准体系。制定50项以上区块链相关标准,持续推动区块链基础共性、关键应用示范、安全保障等标准研制。适度超前布局一批支撑未来产业发展需要的关键应用标准,有效指导我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提升技术与应用服务水平。
 
  在建设内容上,《建设指南》提出五个方面,分别是基础标准,用于统一区块链术语、相关概念及模型,为其他各部分标准的制定提供支撑;技术和平台标准,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关键技术、互操作等方面的标准;应用和服务标准,用于指导区块链在产业、应用和特定场景的服务;开发运营标准,用于规范区块链的开发运维和服务活动,保证区块链应用和服务符合行业治理和监管要求;安全保障标准,用于提升区块链的安全防护能力,规范链上数据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标准体系的建立不仅加强了区块链技术创新和产业可控性,也有利于规范市场行为,保护消费者利益。明确的技术标准也可降低风险,加快区块链在多个领域的集成与应用,推动国内区块链技术的国际化进程。《指南》指出,立足我国区块链发展实际,分行业、分领域、分阶段推进标准研制,重点建设基础标准、技术和平台标准、应用和服务标准、开发运营标准、安全保障标准,在推动各相关方构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同时,鼓励协会、联盟等社会团体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
 
  同时,《指南》提出四项组织实施:一是加强统筹协调与落实。充分利用部省联动、多部门协调等工作机制,推动政产学研用各相关方构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先进适用的区块链标准体系。二是加快标准研制和创新。推进重要基础标准、关键技术标准研制与验证。鼓励协会、联盟等社会团体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并鼓励团体标准向国家、行业标准转化。
 
  三是加强标准宣贯和培训。充分发挥地方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学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标准的培训、宣贯工作。通过培训、咨询等手段推进标准宣贯与实施,促进标准化成果应用落地。四是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等国际组织参与力度。持续推动我国区块链领域标准走出去,促进我国更多关键技术、先进管理经验转化为国际标准,为国际标准做出更多贡献。
 
  《指南》将为区块链业务的开展提供具有权威性的参考和指导,是区块链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石。对于企业和开发者而言,明确的技术标准有助于降低研发和应用的风险,加速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与融合。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