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喜有悲有“见证” 中国气象局发布2022年全国天气气候情况
【仪器网 能源环境】气象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气象变化,我们可以在宏观层面了解到环境的变化。而从人类观测气候、预测气象的技术发展中,我们也可以见证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近日,中国气象局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会上对国内外气候情况进行了报告及分析,公布了去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结果,盘点介绍了2022年全国天气气候情况,其中有的喜报也有悲报,但是更重要的是背后我们见证了一次次技术的发展。
发布会上提到,2022年,我国的全国平均气温创下了1961年以来的历史次高,为10.5℃,较常年偏高约0.6℃,仅次于2021年,其中甘肃、湖北、四川和新疆4个省(区)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高。而全年平均高温日数更是达到了16.4天,创历史新高。相对的,全年降水量却总体偏少。据统计,2022年全国平均降水量仅606.1毫米,较往年减少了5%左右,是2012年来最少的一次。同时,去年区域性和阶段性干旱明显,旱情总体偏重,尤其是南方夏秋连旱,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而在极端天气方面,2022年全年暴雨过程频繁,全国共出现38次区域暴雨天气过程,间接导致了多地出现洪水灾害;寒潮偏多,给农作物生产带去一定影响。
但与糟糕的天气相对的是众志成城之下,我国在天气影响下依旧推进了众多重大工程项目。
年初,低温雨雪袭扰北京冬奥,得益于气候预警以及气象部门的全力以赴,冬奥会顺利举行;2022年我国长江流域“汛期反枯”,借助合理安排人工增雨,旱情得到控制;去年,气象部门首次成功发布了预报预警,有效的应对了龙卷天气点散多发情况。
此外,2022年我国成功发射了包含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高分五号01A卫星、环境减灾二号E星等在内多颗气象卫星,进一步建立、完善了我国的气象卫星观测网络,并且推进了太阳耀斑观测等气象观测工作的进程,使我国的气象观测能力进一步获得提升,部分卫星目前已经获得并传回了大量的重要数据。这些航天成果既标志着我国气象观测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是我国应对气象灾害的重要工具。
总得来说,尽管2022年气象情况并不算太乐观,但是在技术发展以及众志成城下,我们依旧用行动将损失降低,未来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我们或许能更准确的了解气候,改变环境,共筑美好未来。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文来源:仪器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 已推荐
- 0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来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analytica China 2022 5大亮点,焕新升级
- 广州计划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
-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分析测试技术奖(BCEIA金奖)申报通知
- 《2023年上海市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工作要点》发布
- 山东省首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建设审批通过!
- 广东推动大型仪器设施开放共享 提升大型仪器设施创新效能
我要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