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追踪大气臭氧成因 监测仪器助力臭氧污染控制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能源环境

追踪大气臭氧成因 监测仪器助力臭氧污染控制

2020-09-17 10:30:25来源:仪器网关键词:臭氧阅读量:4760
我要评论

导读:9月14日,中科院正式启动“大气臭氧追因与控制”科技专项,针对大气臭氧污染的成因、监测以及控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等方面开展研究,为臭氧污染治理提供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双重支持。

  【仪器网 能源环境】9月14日,中科院正式启动“大气臭氧追因与控制”科技专项,针对大气臭氧污染的成因、监测以及控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等方面开展研究,为臭氧污染治理提供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双重支持。
 

 
  随着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进入收官阶段,我国针对传统煤烟型污染的治理效果显著,全国范围内大气质量显著提升,污染程度得到明显改善。与此同时,以臭氧污染为代表的大气复合型污染也日益凸显。下一阶段的大气治理任务将逐渐转向复合型污染,臭氧也将与PM2.5相同,成为蓝天保卫战的重点目标。在此之前,加强对臭氧污染的研究迫在眉睫。
 
  臭氧污染的成因、来源及迁移转化机制复杂。虽然我们已经知道臭氧是氮氧化物和可挥发性有机物在紫外线照射等条件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然而氮氧化物和可挥发性有机物与臭氧浓度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风速、紫外线强度、温速度等气象要素对臭氧的浓度变化也有很大影响。对于臭氧的污染的形成和扩散仍有很多问题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研究将成为从源头解决臭氧问题的基础。
 
  在“臭氧”专项的研究中,监测仪器将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为了提高臭氧污染的防治水平,不仅大气中的臭氧浓度需要监测,臭氧的前体物——氮氧化物和可挥发性有机物以及影响臭氧形成的气象因素也同样需要监测。一方面,通过监测前体物与气象因素的变化对臭氧浓度的影响,可以利用数学分析方法建立相关模型,准确预测臭氧污染以及寻找降低臭氧浓度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通过对前体物的追踪溯源,可以找到臭氧污染的来源,采取针对性措施,从源头上缓解臭氧污染。
 
  目前氮氧化物和可挥发性有机物都有较为成熟的监测方法,而臭氧的监测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臭氧的测定方法是紫外光度法和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已经落后于技术的发展。新的臭氧传感器和臭氧激光雷达技术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臭氧浓度检测中。
 
  随着“臭氧”专项将开展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体系的研究,对于臭氧的监测也需要与PM2.5监测结合。在这一方面,中科院已经成功研发出了大气细粒子与臭氧时空探测激光雷达系统,该系统可以快速在线监测M2.5和臭氧的时空分布。这也意味着激光雷达技术将在下一阶段的大气治理工作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臭氧污染的成因复杂,不同地区的臭氧污染特征与当地的气象条件和一次污染情况密切相关,这也对于各地环保部门的监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臭氧”专项的研究逐步开展,新的大气污染治理计划开始实施,可以预计各地环境监测站将更新大量监测仪器,环境监测仪器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 臭氧细菌? 警惕无中生有的夏季谣言

    7月以来,连续的高温天气将夏天的“热情”展现到我们面前,随之而来的还有夏季谣言。而提到夏季谣言,和健康有关的内容总是能在群体中引起渲染大波,比如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谣言——“臭氧细菌”。
    2022-08-03 11:34:55
    4036
  • 空气颗粒物和臭氧自动监测质量评估标准制定

    近日生态环境部制定完成了《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PM2.5)自动监测质量评估指南》和《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质量评估指南》2项关于空气污染物监测质量评估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
    2021-01-14 10:02:59
    3431
  • 三项臭氧保护环境标准征求意见 涉气质联用法

    本次生态环境部制定了《气态制冷剂 10种卤代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液态制冷剂 CFC-11和HCFC-123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和《工业清洗剂 HCFC-141b、CFC-113、TCA和CTC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三项征求意见稿,帮助开展ODS物质的淘汰工作。
    2020-12-26 10:59:05
    3580
  • 臭氧污染治理实现0突破 弄清两大问题向1延伸

    020年9月14日,中国科学院“大气臭氧追因与控制”科技专项正式启动,将着力破解臭氧怎么来、如何控制等关键难题进行开展。其中,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指出,将瞄准中国大气臭氧污染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把揭示臭氧形成机理作为重要的着力点。
    2020-09-16 11:43:53
    2823
  • 物极必反 科学仪器解决臭氧问题

    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认知水平的进步,人类已经掌握了许多物质利用的技术,也借此解决了许多的难题,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而今天我们要提的便是其中之一——臭氧。
    2020-08-24 11:22:24
    3136
  • 加强大气监测技术管理 生态环境部发布两项标准

    生态环境部制定了《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和《环境空气臭氧传递标准逐级校准技术规范》两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于近日发布征求意见稿。
    2020-07-02 14:09:04
    2497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