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奔向星辰大海 智能遥感等技术揭开深海神秘面具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时事聚焦

奔向星辰大海 智能遥感等技术揭开深海神秘面具

2020-06-04 10:24:31来源:智能制造网关键词:海洋阅读量:1717
我要评论

  【仪器网 时事聚焦】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在包罗万象的地球上,蕴含着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广阔无垠、变幻莫测的大海,总是会引发我们的美好想象。了解海底地质构造、知晓海底资源的分布状况,对于海洋科考和海洋珍稀物种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一个人,一条船,飘荡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似乎拥有了几分孤勇与浪漫,这也是多年前海洋科考的生动写照。受配套设备落后、专业技术缺乏等因素限制,海洋可靠往往耗时费力,但是进展甚微。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建设突飞猛进,在太空观测、深海探测等科研领域的攻关力度不断加大,前沿科技、智能装备等也成为了深海探秘的“奇兵”。
 
  近年来,一些科研机构已经开始借助前沿科技来开展海洋科考及深海探测活动。例如,智能遥感在深海探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与陆地不同的是,深海地质结构复杂、温度变化大。在利用深海潜水艇、科考调查船进行深海科考活动时,如果不借助智能遥感、卫星定位等技术的话,则科考船很有可能迷失方向。
 
  综合采用GPS、卫星导航、智能遥感、空天地海一体化技术等,正从不同侧面重塑着海洋探测的原有格局。而智能装备的运用,更像一只火把,照亮了深海科考的漆黑角落。与此同时,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再加上物联网传感设备、水下机器人等“法宝”,深海探测就更加如虎添翼了。
 
  放眼,主要从事极地、海洋与气候方面的研究的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已经开始尝试用机器学习图像分析介入,寻找藏在太平洋海域下的矿产锰结核。他们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来综合分析水下机器人回传来的图像,分析出藏有锰结核的海床形态,再推算陌生海域藏有矿产的几率。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水下勘探的效率。
 
  国内胡泊海洋等水环境的监测与治理,同样也离不开大数据、遥感监测等技术。近日,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水环境遥感学科组研究人员,采集两千多个水体样品,再结合遥感数据,构建了一种新的基于红蓝波段比值的估算水体透明度遥感模型,首次实现30米分辨率全国湖泊水体透明度遥感反演(运用传感器/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和反射特性的探测),这也从一定层面上验证了遥感等技术在地理环境监测方面所具备的应用价值。
 
  深海作为天然基因资源库,无疑蕴藏着巨大的应用开发潜力,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在深海生物勘探、深海生物学基础研究、深海微生物资源库规范化建设、生物资源应用潜力评估与开发利用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多项成果。接下来,加快采用“黑科技”手段探明我国深海自然资源的储量及分布状况,做好海洋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将为我国海洋产业健康发展注入更为强大的能量。
 
  进无止境,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征途上,怠慢松懈往往会导致前功尽弃。值得欣喜的是,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国家在深海探测技术方面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个别领域领跑的水平。比如“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已经可以下潜到7000多米的深度,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十分少见的。
 
  静默如海。众多科学家的发声与钻研,正让深海这片神秘的领地不再遥不可及、高不可攀。每一种前沿技术的突破与进步,都在彰显着我国在开拓海洋领地、维护海洋安全、探明海洋资源储量等方面的信心与决心。2020年,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在海洋科考领域,我们期待能有更多惊喜出现!l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 “天关”卫星发布首批科学成果

    10月31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举行的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天关”卫星)在轨交付仪式暨成果发布会上,“天关”卫星展示了其在空间科学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
    2024-11-04 09:25:40
    17011
  • 守护水塔“一原两湖三江”科考活动取得重要成果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表示,冰芯钻取队通过雷达测厚在普若岗日冰原发现了目前青藏高原最厚的冰川,厚度接近400米。
    2024-10-09 18:18:49
    1452
  • 精准探测地磁场变化 “澳门科学一号”投入使用

    当我们回头去看,将气球比喻成巨大的磁铁其实并不准确,因为地球的磁场远比磁铁复杂,同时,地球的磁场强度也远不及大磁铁那么夸张。
    2023-11-30 17:24:14
    1359
  • 年增长率达4% 这项海洋数据并不乐观

    海洋是大自然的宝库,是生命的起源,包括人类在内,地球上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命都依赖于海洋。尽管人类并没有直接生活在海洋之中,但是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许多资源都是从海洋中获得的,并且地球上至少有50%的氧气来自于海洋。因此保护海洋,发展海洋经济,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08-18 16:42:43
    3526
  • 捕捉30米内生命信号 新型探测仪让救援更精确

    目前,人类尚且无法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并且大多数情况下也无法阻止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但与此同时,面对自然灾害,人类也在不断地进步,从抗灾到防灾,从救援到重建,努力不让灾害变成灾难。而这也是人类面对自然的勇气。
    2023-07-28 13:59:21
    2932
  • 全面提升遥感综合应用能力 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正式开通

    航天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打开了宇宙这个神秘的领域的同时,也刺激了许多技术的产生,其中也包括了遥感技术这一探测技术。如今,借助遥感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完成气象观测、资源考察、地图测绘等工作,也正因如此,对于如何进一步提升遥感综合应用能力,强化遥感技术的应用价值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2022-11-22 16:11:07
    4350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