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大气探测设备升天探情 传感器技术助一臂之力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能源环境

大气探测设备升天探情 传感器技术助一臂之力

2020-03-20 10:12:02来源:化工仪器网关键词:探空仪阅读量:1745
我要评论

  【仪器网 能源环境】近日,天气气温突然回暖,没来得及换下厚大衣的女生不禁纳闷,这周初还冷得穿冬装,一不留神,怎么这么热了?打开手机查看天气,原来热这两天后,又要降回“大衣”温度。由于气候总是变幻莫测,也与人体感知到的舒适度息息相关,所以,长期以来,探测大气的变化规律并且进行准确无误的天气预报是人们努力的目标。
 
  在16世纪以前,人们主要是凭目力观测,根据祖先留传的经验以及感官进行气象的简单判断。17世纪以后,人们开始使用仪器进行气象观测。可以说,人们发明利用科学仪器进行气象观测的历程已经有好几个世纪之久。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探测大气的科技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从起初的地面观测到高空观测,再到现在的大气遥感探测,一代代的设备升级造就了气象工作的升级,也使得人们对气象和自然界有了更多的了解。
 
  有人说,想要看懂一个行业的发展,那一定要从行业的仪器发展过程来了解。而气象工作的发展更是一个需要科技支撑、设备助力的行业。简单解释,气象观测就是人们利用探空仪器对地球大气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大气现象进行研究测量和观察的活动,以此来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的气候情况。
 
  说到探空仪,早期的温度计、气压计、湿度计、风速计等产品也就是探空仪的雏形。随着科技进步,美国科学家率先发明出了无线电探空仪,可以通过无线信道遥测来完成测量。随之,大气探测系统也相继出现,它是由通信信道联结的无线电探空仪和地面接收处理设备构成一整套工作的探空系统。如今,探空类仪器犹如百花齐放般多样,有电码式探空仪、电子式探空仪、炮兵专用探空仪、低空探空仪等,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测量天空不同高度上的大气物理参数,以确定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面施放的仪器。
 
  据悉,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我国作为世界气象组织的创始国之一,对气象工作的重视程度非常高。3月18日7时15分,在世界气象日到来前夕,青岛市气象局在青岛伏龙山上将一个雪白的探空气球缓缓升空,预示着青岛市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又开启了新一天的高空探测工作。
 
  随着探空气球上升的探空仪,它的关键组成部分是传感器,其他器件包含热敏电限、电容传感器、电阻丝、双金属元件或热电偶,具备小巧轻便、灵敏、响应快等特点。仪器会将实时探测到的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湿度、大气压力、风速风向等气象数据反馈给地面雷达,通过数据处理,便可以成为预报员制作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
 
  事实上,由各种手段组成的气象观测系统,不仅能通过观测的大气状态及变化来预报天气,还有着环境的保护方面的意义。众所周知,气候变暖对于极地环境是非常不友好的,然而,极地地区是气候系统的冷源,对的气候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气象探测系统通过对两极地区冰盖上大气沉积物的详细观测,帮助人们实时了解两极地区以及的气候环境变化,提高人们对北极海冰、南极冰盖变化的认识,促进人们对极地生态系统的保护。
 
  本着使用一代、研制一代、规划一代的原则,我国在观测装备方面的技术不断向前推进。下一代大气探测设备是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而且,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探空设备已基本具备业务应用能力。探空仪器的技术升级为人类了解自然界开拓着道路,作为主要配件的传感器行业也应该加把力,创新技术研制更好的产品,为气象工作献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 有喜有悲有“见证” 中国气象局发布2022年全国天气气候情况

    近日,中国气象局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会上对国内外气候情况进行了报告及分析,公布了去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结果,盘点介绍了2022年全国天气气候情况,其中有的喜报也有悲报,但是更重要的是背后我们见证了一次次技术的发展。
    2023-01-09 16:35:52
    25711
  • 气象人化身“大预言家” 现代技术助力气象服务精进

    “天有不测风云”,自古以来,天气变化对于大众的生活以及日常活动都有非常大的影响,而天气预报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前了解天气提供了帮助,也进一步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便利性。但是预报终究不是预言,天气预报普及的同时,其准确性却也一直被大众所诟病,甚至有时候,错误的预报还会给大众带来困扰。也正应如此,实现“定时、定点、定量”的气象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气象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2022-01-18 15:41:57
    4698
  • 建设气象强国 监测技术将有新发展

    我国气象观测能力建设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建成气象强国。不仅要建立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气象业务体系,还要让气象深度融入民生保障和行业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要加快气象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发展。而气象监测技术就是气象观测能力的核心之一。
    2021-01-21 10:56:39
    5282
  • 枫叶遇初雪 寒霜谁先知

    那么雪未纷飞,又有谁可以事先知道雪的到来呢?气象仪器可能是其中一个答案。
    2020-12-01 10:36:17
    5336
  • 今年冬天格外冷?区别气象科学与气候谣言

    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今年的整体平均温度大体上是呈现上升趋势的,而由于这个原因,我们看到了不少诸如“夏季温度又创新高”“我们将迎来数年中‘温暖’的一个冬天”这样标题的文章。毫不夸张的说,对于这些消息,绝大部分人相信也和小编一样,以及习以为常了,但是近,一则传言却打破了这种情况。
    2020-10-20 11:25:37
    5603
  • 无人机探测台风有一手 气象观测也靠科技尖兵

    2020年8月2日下午,在今年第3号台风“森拉克”影响海南期间,一架由中国自主研发的高空大型气象探测无人机从海南博鳌机场起飞,历时4个小时,圆满完成对台风“森拉克”外围云系的综合气象观测任务,这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对台风探测及预报预警具有重大意义。
    2020-08-04 13:31:11
    1770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