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短尾猴上街乱跑被隔离 仪器人谈动物保护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能源环境

短尾猴上街乱跑被隔离 仪器人谈动物保护

2020-02-25 11:16:24来源:仪器网关键词:动物阅读量:4273
我要评论

  【仪器网 能源环境】随着疫情逐渐好转,不少公司开始逐渐恢复正常上班,可以说这是大家自觉、自律、共同抗“疫”收获的结果。而就在近,抗“疫”途中也发生了暖心的趣事。云南倘塘镇一只短尾猴在街上乱跑,村民担心它被感染,就把猴子抓住隔离开来。据了解,这只短尾猴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经过检查,猴子体温正常,状态良好,正在野生动物救助站接受强制隔离观察。
 
 
  事实上,这件事的背后恰恰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态保护的重视,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视。毫无疑问,人类通过智慧,在成千上万种生命中脱颖而出,并逐渐发展出如今这个社会,但是,相较于自然本身,人依旧是地球上的沧海一粟,同样对于地球而言,人类和野生动物是平等的,我们从未被自然给予破坏他的权利,却被赋予了守护自然的义务,而保护动物也是这份义务中的一个环节。客观的来说,从前的人类,没有能很好地履行这个义务,但是现在的我们,至少大多数,做到了。今天,小编就站在仪器人的角度,来和大家聊聊这件事。
 
  事实上,动物保护这个命题很大,也涉及了很多的领域,但是基本每个领域都要思考两个问题:保护什么?怎么保护?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有疑问了,不是动物保护吗,为什么还要问保护什么?事实上其中原因很好解释。
 
  物竞天择是大自然留给生物自我进化的规律,而生物链的诞生本身也决定了自然的稳定性。人类在生物链中是特殊的,但是却不是孤立的,尽管我们需要尊重部分人群的素食信仰、习惯,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肉类是我们能量的来源,一定程度上来说畜牧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发展起来的。换言之,我们所谓的保护,目的是保护不必要的猎杀动物的行为的出现。
 
  那么怎么保护呢?一方面,自然是遏制偷猎者和野味爱好者的肆意妄为,另一方面,是避免间接残害动物行为的发生。事实上,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社会发展的需求,人类开始大面积的开发森林土地以转化耕地或是扩张城市面积,大范围的开采山石煤矿来获取燃料,而这些行为的直接后果便是森林面积的大幅度减少。
 
  森林面积的减少,直接受到影响的自然是野生动物,越来越多的动物失去了生活空间,原本复杂稳定的生态链也因此受到了破坏。野生动物失去了生活的基础环境,一批批地走向死亡,甚至迎来灭绝。而生态本身又像多米诺骨牌,一个环节倒下了,会迎来连连不绝的后果。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动物保护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环境的保护与对大自然的归还,更具体的来说,通过科学化的手段,人为地参与大自然的复建;通关相关的检测仪器,对环境容量进行规划,科学地进行砍伐开采;发展绿色新能源减少环境压力。
 
  正如小编以前提到过的,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比起后悔过去发下的错,如何改正问题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如今,人们既然已经认识到了动物保护的重要性,那么人与自然绿色和谐的未来也是可以期待的。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 用现代技术听懂动物的语言

    事实上,随着现在技术的发展,在传感器以及AI的帮助下,想要实现动物语言的翻译以及与动物的信息交流似乎是可行的。
    2022-05-09 16:03:20
    3477
  • 保护与发展 如何守护属于动物的天地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但人类并非地球上的住客。在漫长的历史中,大自然孕育了我们,也孕育了无数的动物,而在不断的发展中,我们也意识到,持续的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离不开环境保护与动物保护。
    2020-12-23 11:26:55
    5378
  • 保护那些神奇生物 科学仪器助力环境治理

    物以稀为贵,但有时候稀有的东西背后隐藏的或许是一段惨痛的教训——比如濒危动植物。近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黄三角保护区)在网络上受到了关注,原因是在这片土地上,聚集更是各样的神奇生物,比如“鸟类大熊猫”东方白鹳,又比如全体疏被褐色长硬毛的野大豆……而这些神奇生物中许多都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动植物。
    2020-12-14 10:39:08
    5406
  • 千古风雅被当代文化认同 艺术保护离不开科学仪器加持

    今年是故宫的600周年,而9月份开始的“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公众中也有居高不下的热度,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传统艺术在群众眼中的魅力以及在新兴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文化也逐渐成为一种大众接受的,并且愿意去了解的文化类型。而在这种社会现象的背后,蕴藏的自然是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但也少不了现代仪器设备对于这些传统艺术作品给予的保护与帮助。
    2020-09-28 11:21:25
    4351
  • 保护臭氧层纪念日大会线上召开 守护臭氧刻不容缓

    眼下,“十三五”发展规划日渐逼近收官节点,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始终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各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近期生态环境部通报的1-8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来看,1-8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6.7%,同比上升5.0个百分点,考察的六项指标浓度均有所下降。
    2020-09-18 10:17:45
    3452
  • 馆藏文物保护 环境监测的“隐藏”功能

    环境监测是环保和气象工作的基础,对环境污染物以及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参数的监测可以帮助环保部门评估大气污染状况、制订环保政策,协助气象部门预测天气变化。但是环境监测的作用不止于此,在文物保护工作中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2020-09-08 10:46:31
    4962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