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科研无国界 技术也应开放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时事聚焦

科研无国界 技术也应开放

2019-11-01 10:45:11来源:仪器网关键词:科研阅读量:3024
我要评论

导读:10月30日,第二届世界科学家论坛“未来大科学”主题论坛在上海召开,4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与20多位其他奖项获奖者以及上百位杰出科学家参加论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位诺奖得主表示科学无国界,不同国家的研究者在科研上需要相互合作。

  【仪器网 时事聚焦】10月30日,第二届世界科学家论坛“未来大科学”主题论坛在上海召开,4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与20多位其他奖项获奖者以及上百位杰出科学家参加论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米歇尔·马约尔等多位诺奖得主表示科学无国界,不同国家的研究者在科研上的相互合作是科学之美。特雷西·斯拉泰也指出合作和开放的科学精神对于数据理论研究至关重要。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向知识经济的转变,开放科学时代早已到来。一方面科研成果可以公开自由获取。多个国家都实行科学开放战略,如欧盟的“欧洲开放科学云计划”、美国的《科学与技术研究平等获取法案》等,通过强制、激励、建设数据库等各种措施实现科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在此基础上,性的开放资源获取平台也开始大量涌现,截至2018年,注册开放获取知识库已经增加到4000多家。通过网络,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取不同国家前沿的学术成果。
 
  另一方面,合作开始成为学术研究的主流。以中国为例,根据自然指数的中国报告,2015-2017年中国有将近50%的高质量论文是合作的,与美国的比例大致相同,2012年以来,中国的合作作者文章数量有显著增长。这意味着中国在前沿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化。除了两个或多个不同国家的机构相互合作外,性的科研项目也在增多。典型的是在宇宙研究方面,例如今年上半年为拍摄黑洞照片开展的“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由200多位研究人员共同完成,将8个天文台的射电望远镜联合,打造口径与地球相当的虚拟望远镜。
 
  目前,人类面临着许多性的挑战,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无法依靠一个国家解决,需要更广泛的合作与学科交叉研究。而这些正是本次世界科学家论坛主题中的“大科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基因组计划、空间站计划、南极科学探险计划等大科学合作项目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大科学研究也在逐渐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趋势。
 
  虽然在科研领域开放与合作变得越来越普遍,但在技术层面隔阂与障碍依然存在。仪器行业中国外仪器生产商的技术垄断已经不是新闻,缺乏核心技术也是国产仪器行业至今落后于国外的主要原因。也许有人觉得技术开放会导致山寨横行,阻碍创新,而国外的技术垄断可以给我们创新的动力。然而我们必须要分清,提倡技术开放不等于支持山寨,反对技术垄断也不等于放弃技术。
 
  以及制度的出现是为了通过保护人的利益以鼓励创新,然而权的行使是有限度的。滥用权,不当竞争只会给技术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当技术形成垄断,没有掌握技术的一方接触不到先进的技术,实现技术创新将面对更大的困难,需要更大的成本,而掌握技术的一方暂时失去了竞争对手,也会放慢技术创新的脚步。技术垄断只利于保护垄断者的利用,而阻碍了技术的整体发展。
 
  瑞士天体物理学家迪迪埃·奎洛兹在采访中说:“如果你想获得发展科研项目所需的大量信息,你就需要到处交流,不受限制地开展合作。这就是科学的理想化世界。在脚踏实地的同时,我们也在为这样的理想化世界奋斗。”科学的理想化世界正在开放科学时代的发展中逐渐实现,那么技术的理想化世界呢?或许因为利益的束缚我们无法让技术像学术成果那样实现共享,但至少我们可以在打破垄断之后不做下一个垄断者。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