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北交大三名学子不幸遇难 垃圾渗滤液究竟因何夺命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时事聚焦

北交大三名学子不幸遇难 垃圾渗滤液究竟因何夺命

2018-12-28 14:50:22来源:中国仪器网关键词:垃圾渗滤液阅读量:5427
我要评论

  【中国仪器网 时事聚焦】12月26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学东校区2号楼实验室突然发生猛烈爆炸,带走了三条年轻的生命。得知这一消息,很多人心痛不已。北交大也发布沉痛通报,哀悼三名在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实验中不幸遇难的学生。目前,相关部门还在努力调查事故原因,但还未有定论。不少人纷纷提出疑问:垃圾渗滤液是什么?为什么污水处理会发生致命的爆炸?
 

谨记教训
 
  何为垃圾渗滤液?水处理行业公认难题
 
  首先来了解一下何为垃圾渗滤液。它是指来源于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扣除垃圾、覆土层的饱和持水量,并经历垃圾层和覆土层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
 
  通俗地讲,很多人在扔掉垃圾桶中的固体垃圾之后,往往会在桶的底部看到一些散发着恶臭的液体,这些就属于垃圾渗滤液的一种。一般来说,这种垃圾渗滤液往往来源于垃圾自身含水、垃圾生化反应产生的水、地下潜水的反渗以及大气降水,肆意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然而,它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和各类重金属污染物,成分相当复杂,无法采取单一的污水处理工艺,所以处理起来难度不小,是当前水处理行业公认的难题之一。
 
  污水处理为何引发爆炸?可能是甲烷惹的祸
 
  那么,这种垃圾渗滤液应该如何处理?三位遇难学生做的又是什么危险的实验?一般来说,处理前后都有必要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检测。根据相关标准,垃圾渗滤液的检测项目包括pH值、COD、BOD5、SS、氨氮、总磷和重金属离子,分别采用玻璃电极法、重铬酸盐法、稀释与接种法、重量法、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检测技术。
 
  接下来就是关键的处理工艺,三位学生很有可能就是在这一环节出现了问题。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物化法主要有活性炭吸附、化学沉淀、密度分离、化学氧化、化学还原、离子交换、膜渗析、气提及湿式氧化法等多种方法。它对于生物法难以处理的垃圾渗滤液,有着较好的处理效果。不过,物化法处理成本过高,相比之下生物法更加经济节能。据了解,生物法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以及二者的结合。
 
  有专家认为,当时几位学生有可能正在进行厌氧环节的试验。此前就有过多起垃圾堆放场爆炸事故,原因就是垃圾简单堆叠造成了产生甲烷气体的厌氧环境。而学生们所做的实验,应该就是通过厌氧作用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将这种有机化合物转变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前文提过,垃圾渗滤液含有大量有毒和大分子有机物,可以说有机物含量很高,经过厌氧处理应该会产生大量的甲烷气体。产生的甲烷气体一旦在空气中浓度超过5%,遇见明火就会爆炸。现在是北京的寒冬季节,实验室开窗通风的频率没有那么高,容易造成室内甲烷气体浓度过高,不易排出。因此,专家的初步结论就是厌氧处理环节产生的甲烷引起爆炸。
 
  目前,此次事故仍在进一步调查当中。可惜无论结果如何,逝去的三条生命都不可重来。对于广大学子以及所有科研人员而言,这是一次需要牢牢铭记的教训。实验安全面前无小事,每一次规范操作都是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愿逝者安息,希望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
 
  (本文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 温室气体不止二氧化碳 气相色谱助力甲烷检测

    目前,主要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二氧化硫等等。其中,二氧化硫等来源主要是工业生产,可以通过废气处理相关仪器设备的普及与落实来加以遏制,而甲烷处境就比较微妙了。
    2020-04-20 11:09:47
    5395
  • 啤酒节加剧温室效应?应对碳排放需更努力

    10月22日,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大气化学和物理学》上发表一项研究成果,称慕尼黑啤酒节整个活动过程释放了约1.5吨甲烷,相当于同时期美国波士顿地区的10倍。大约10%的甲烷产生于参加者的消化系统,绝大部分的甲烷来源是烤架与供暖设备引起的气体泄漏与不完全燃烧。
    2019-11-05 11:19:28
    5558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