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实验室爆炸事故频发 科学操作规避实验风险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时事聚焦

实验室爆炸事故频发 科学操作规避实验风险

2018-12-28 09:22:18来源:中国化工仪器网关键词:实验室阅读量:1543
我要评论

  【中国仪器网 时事聚焦】近年来,国内高校实验室爆炸事故层出不穷,安全状况不容忽视。众所周知,实验室的每一隐患,小小疏忽都有可能酿成大的事故,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实验安全从无小事。对实验室安全的漠视,极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尤其给一个家庭带来难以弥补的伤痛。
 
 
  12月26日,据北京消防通报,北京交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系学生在学校东校区2号楼环境工程实验室,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实验期间,实验现场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名参与实验的学生死亡。该事件一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人们纷纷表示悲伤,惋惜。
 
  从以往的数据来看,这几年实验爆炸致伤致亡事件并不少见。2015年4月29日,安徽省淮北矿务局朱仙庄矿中学的实验室突然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名教师受伤。2015年12月18日,清华大学化学系何添楼二层的一间实验室发生爆炸火灾事故,一名正在做实验的孟姓博士后当场死亡。2016年9月21日,位于松江大学园区的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一实验室发生爆炸,两名学生受重伤,一名学生受轻微擦伤。
 
  从事故原因分析来看,一方面,实验室特殊的环境构成是客观因素,各种实验室类型繁多、易燃易爆物品种类多、实验仪器设备设施多、各种实验样本标本多、试验内容和项目变化等。另一方面,实验室操作者对安全管理制度不遵从,忽视小细节,操作不规范等主观因素,这些都是引起实验事故的重要原因。
 
  此次,北交大实验室事故具体原因尚在进一步调查中,但事故中所涉及的垃圾渗滤液也引起不少人关注。据悉,垃圾渗滤液是一种黑色或者黄褐色的带有恶臭气味的液体,如不妥善处理,将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国家经济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垃圾量惊人且成分愈发复杂,这让垃圾渗透液的处理难度增强,产量加大。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垃圾处理量超过2亿吨,国内渗滤液产生量约7679.4万吨。
 
  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垃圾被视为具有开发潜力,放错地方的资源。渗滤液产业也发展前景,对于该技术的研发和探索将加大投入力度。需要切记的是,以史为鉴,实验研究必须细心谨慎、严格规范,杜绝爆炸事故再发生。
 
  另外,为了减少甚至避免进行容易引起爆炸的实验,高校学生进行实验前必须牢记这个防爆清单须知。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当两者比例达到爆炸极限时,受到热源(如电火花)的诱发,就会引起爆炸。使用可燃性气体时,要防止气体逸出,室内通风要良好;操作大量可燃性气体时,严禁同时使用明火,还要防止发生电火花及其它撞击火花;有些药品如叠氮铝、乙炔银、乙炔铜、高氯酸盐、过氧化物等受震和受热都易引起爆炸,使用要特别小心;严禁将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放在一起;久藏的乙醚使用前应除去其中可能产生的过氧化物。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