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共创“烯”未来 “新材料”如何拥抱新时代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会展报道

共创“烯”未来 “新材料”如何拥抱新时代

———李义春秘书长发表《2018石墨烯年度发展汇报与联盟年度工作汇报》
2019-03-07 16:43:37来源:中国仪器网关键词:石墨烯阅读量:4392
我要评论

导读:新材料产业是国家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作为材料领域的黄金,石墨烯产业必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在竞争行为方面表现的十分突出,但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仍有多种亟需解决的难题。那么,当前我国石墨烯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呢?有关单位又作出了怎样的努力?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石墨烯论坛上的一段讲话。

  【中国仪器网 会展报道】新材料产业是国家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作为材料领域的黄金,石墨烯产业必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在竞争行为方面表现的十分突出,但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仍有多种亟需解决的难题。那么,当前我国石墨烯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呢?有关单位又作出了怎样的努力?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石墨烯论坛上的一段讲话。
 
石墨烯分论坛现场

石墨烯分论坛现场
 
  近日,2018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在南京展览中心召开。期间,石墨烯分论坛暨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会在展馆维也纳厅召开,汇集了石墨烯领域众多行业大咖。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李义春上台发表《2018石墨烯年度发展汇报与联盟年度工作汇报》,回顾了2018年石墨烯联盟的各项重要工作和成果。
 
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李义春

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李义春
 
  他提到,近年来涉及石墨烯相关业务的企业数量快速上升。截止2018年11月22日,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企业已达到8961家,其中实际开展石墨烯相关业务的企业有近3000家,约28.1%的企业进行原材料制备和应用产品生产,23.8%的企业尚处于研发阶段。
 
  为了助推我国石墨烯产业快速发展,联盟设立知识产权标准服务平台,以标准引导石墨烯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正在开展的石墨烯国家标准有7项,石墨烯联盟标准29项,依靠政府和市场“双引擎”,初步形成了国家标准、团体标准(联盟标准)相互支撑、相互衔接的标准格局。联盟还积极支持第三方石墨烯产品认证,去年有三家联盟企业获得石墨烯产品认证证书。同时,石墨烯联盟还积极提供产业促进服务平台,组织中国石墨烯创新大会,发布《西安宣言》打造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共同体。
 
现场嘉宾

现场嘉宾
 
  近年来,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也在积极进行组织机构建设,联盟成员单位队伍日益壮大。目前联盟单位共121家,其中高校26家,科研院所12家,企业82家,政府1家。国内理事单位113家,国外理事单位8家。可以说,基本囊括了国内外从事石墨烯研发及产业化的主流单位。
 
  有了回顾,自然也需要展望。在汇报中,李义春秘书长介绍了2019年石墨烯联盟的三大工作要点。首先是重点企业培育,通过平台化、专业性、系统性的服务和链接能力助力企业成长。其次是重点区域服务,通过联盟品牌及资源优势,聚合吸引企业,打造石墨烯产业集聚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再有是重点行业应用,通过对接市场和打造示范工程,培育石墨烯新技术及新产品,推动产业发展。
 
现场与会人士

现场与会人士
 
  此外,围绕重点企业培育,联盟将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包括开展“领跑培育计划”、对接应用客户、开拓市场、开展投融资服务等。围绕石墨烯应用示范,布局一批基地。提升北京、青岛、西安、深圳等地的区域影响力,与区域政府进行的深度合作,持续完善创新服务平台体系,深化服务内容和创新合作模式。围绕重点行业应用,打通市场推广渠道,比如医疗健康、国防军工、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地产家居等行业。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推动交流合作。联盟合作中心为国内石墨烯企业提供海外参会、参展、云参会、面对面定向对接等服务,为我国石墨烯应用企业对接海外市场,拓展海外市场渠道,搭建交流对接桥梁。
 
  后,李义春秘书长也谈到,学术界要做到“静心”研究,针对问题踏踏实实做科研;企业界要做到“良心”产品,针对质量守住产品底线;政府和投资机构要做到“耐心”支持,针对石墨烯这一新科技给予足够的发展时间;联盟对我国石墨烯产业有“信心”,针对石墨烯企业创新服务。他在现场也感谢了政府领导、专家、企业单位对联盟工作的大力支持,本次年度汇报也告一段落。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