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肥胖、高血脂都怪“它”?你吃对油了吗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本网原创

肥胖、高血脂都怪“它”?你吃对油了吗

2018-09-29 09:53:37来源:中国仪器网关键词:阅读量:3583
我要评论

导读:人们往往将肥胖、高血脂、脂肪肝归罪于油脂的大量摄入,殊不知油脂是人体必需的6大营养素之一,过多或过少的摄入都会导致人体营养失衡,因此我们对油脂的态度因该是“吃的适量、吃的健康”。

  【中国仪器网 本网原创导读:人们往往将肥胖、高血脂、脂肪肝归罪于油脂的大量摄入,殊不知油脂是人体必需的6大营养素之一,过多或过少的摄入都会导致人体营养失衡,因此我们对油脂的态度因该是“吃的适量、吃的健康”。
 

 
高油食物
 
  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油更是我们在超市购买时需要精挑细选的产品,超市中五花八门的油品让我们目不暇接,花生油、大豆油、橄榄油、棕榈油、棉籽油、菜籽油、茶油、调和油,这么多种类的油品哪一种才是适合我们的呢?哪一种才是健康的呢?笔者在下文中为您揭开各种油脂的神秘面纱。
 
  油的食用在我国古已有之,据古书记录,我国古人在不同季节还使用不同的油。古人们在春天用牛油煎小羊、乳猪;夏天用狗油煎野鸡和鱼干;秋天用猪油煎小牛和小鹿;冬天则用羊油煎鲜鱼和大雁,而这时植物油尚未出现吃的油大都是动物油。如今,经现代科学证明动物油的脂肪酸饱和程度高,在人体内代谢速度慢,容易在体内积存,长时间食用会引起高脂血、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现代人更多的选择食用植物油,所以我们在超市中很难见到动物油的身影。
 
  到了汉代,古人们开始利用植物油制绢布,但是直到宋代,才开始有食用植物油的纪录,那时的植物油主要有麻油、豆油、菜油、茶油等。植物油大都是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化合物,由于其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比动物油多且基本不含胆固醇,因此比动物油更有营养更健康,所以一直到现代世界范围内的主要食用油品种都是植物油。接下来我们就从各类油品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占比和营养价值来详细分析各种植物油的优劣,为读者朋友们日后的选购做参考。
 

 
  花生油:花生油是由花生经过榨油加工制成,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食用花生油可防止皮肤皱裂老化,防止血栓形成,还可改善大脑的记忆力,延缓脑功能的衰退,其不饱和脂肪酸占比80%(其中含油酸41.2%,亚油酸37.6%),饱和脂肪酸占比20%。
 
  大豆油:是由大豆经过压榨获浸出制成,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著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大豆中还含有多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D以及丰富的卵磷脂,对人体健康均非常有益。其不饱和脂肪酸占比86%,饱和脂肪酸占比14%。
 
  棕榈油: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中榨取出来的,是续大豆色拉油之后的第二大食用油。它高固体性质甘油含量让食品避免氢化而保持平稳,并有效的抗拒氧化,是糕点和面包厂产品的良好佐料,其不饱和脂肪酸占比51%,饱和脂肪酸占比49%。
 
  橄榄油:橄榄油是由新鲜的油橄榄果实直接冷榨而成的,不经加热和化学处理,保留了天然营养成分,其富含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还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及抗氧化物等,食用橄榄油有助于减少高血压病、冠心病、脑中风等富贵病的发生风险,其不饱和脂肪酸占比85.7%,饱和脂肪酸占比14.3%。
 
  菜籽油:菜籽油是用油菜籽榨出来的,是我国的主要食用油之一,其缺少亚油酸等人体必需脂肪酸,且其中脂肪酸构成不平衡,所以营养价值比一般植物油低,其不饱和脂肪酸占比94%,饱和脂肪酸占比6%。
 
  茶油:茶油是山茶籽中提取的食用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保质期长,烟点高耐高温,良好的抗氧化性能,易于消化吸收,经常食用,对慢性咽炎和预防人体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血管系统疾病有很好的作用,其不饱和脂肪酸占比90%,饱和脂肪酸占比10%。
 
  综上所述,从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据的比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菜籽油和茶油占据了上风,但从营养价值的对比中又是橄榄油和茶油更胜一筹,但是由于茶油和橄榄油价格昂贵,从经济上考虑菜籽油、大豆油和花生油也是很好的选择。如果您想要营养均衡,那么由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按比例调配制成的调和油也是不错的选择,总体来说除了棕榈油之外,以上其他植物油的食用价值都很高,消费者不必执着于某一种油品,轮换着食用才能让营养更均衡。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 “断舍离”或许是健康生活的一个方式

    2019年,“断舍离”一词的出现让不少人开始尝试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将身边不必需、不合适、过时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诚然,这种生活思路一直饱受争议,但是却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而从健康已经安全的角度来说,生活中许多的日用品,其实需要我们去经常地、主动地“断舍离”。
    2022-10-09 09:20:54
    3203
  • 便携式健康监测仪器聚焦家庭市场 产品发展如何应对消费需求

    科技产品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去了巨大的改变,而与此同时,消费群体需求的转变也会丰富产品的发展方向。随着大众对身体状况的越发关心,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开始注重体质管理这块的功能。而得力于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民用的电子产品所能满足的检测指标也愈加丰富。
    2021-11-11 10:54:04
    2753
  • 生命在于运动 更在于尽早运动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如今就业模式变得更加多元化。这使得除了部分涉及户外作业或者工作地点不完全固定的工作外,大部分工作都需要在工位与电脑前完成的,而这也导致了大量的人因为工作的关系,被迫成为了每天坐在椅子上8小时以上的“久坐族”。久坐,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他们身体不适的诱因之一。
    2021-08-30 13:41:48
    5389
  • 吃进去都喂了癌细胞? 科学仪器帮你精确控糖

    糖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物质之一,可以为我们提供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热能。人类食用糖的历史悠久,远古时期的人类就已知道从鲜果、蜂蜜及植物等食物中摄取糖分。而在现代,糖更是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类添加剂。
    2021-01-15 11:35:25
    5243
  • 老年人“越走越快” 科研让人们更健康

    有趣的发现有时候恰恰能反应社会的进步。近日,英国媒体报道了一项研究成果,其中提到了一则有趣的数据:1938年至1939年间出生的一组75岁至80岁老年人的走路速度相较于1910年至1914年间出生的另一组老年人在相同年龄时的走路速度,平均每秒钟多走了0.4米。
    2020-09-24 11:11:35
    6242
  • 晚上吃水果不健康实属谣言 科学仪器带你挑选健康水果

    “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水果作为作为我们常吃的食物之一,不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营养,而且能够促进消化。与此同时,各式各样不同的水果,口味和营养成分也各有不同,因此不同的水果也拥有各自的“粉丝”群体,不少人甚至还养成了每天吃水果的习惯。但即便如此,很多人对于吃水果这件事仍然存在误区,比如晚上吃水果不健康。
    2020-09-15 11:27:16
    5035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