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磐麦科技有限公司
免费会员

一小段历史,半世纪沉淀——ORUM成立50周年

时间:2020/12/16阅读:330
分享:
  在公元1668年以前,人们对空气中微生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自然发生说”,认为食物的、尸体的腐烂等都是自然发生。直到巴斯德曲颈瓶的诞生,才发现原来微生物一直存在于空气中,而且这也是人类*通过科学手段捕获空气中的微生物。
 
  19世纪中期,“沉降板”采菌法应运而生,这种的方法是将一个没有盖子的培养皿放置在空气中几分钟,让空气微生物受重力影响自然沉降落在培养基上。培养孵育后,菌落的数量就代表了该区域空气质量的一个指示。这种方法只给出了一个沉降菌的数量,根本无法很好的代表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其实早在1905年就出现了主动采样的有源空气微生物采样器,与被动“沉降板”监测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需要使用吸气装置来确定吸入空气的体积。提出并使用有源空气采样器的科学家是Hamilton (1905)。随后,众多科学家如Winslow &Robinson (1910)、Wells (1933)、Phelps,Robertson, Winslow (1942)、Bourdillon, Lidwell, Lovelock(1941-1948),Lidwell(1950)等相继发明出空气微生物采样器。让有源空气采样成为微生物采集的转折点,早期采样器设计都比较笨重,而且需要连电源才能使用,这也制约了其发展。
 
  起源
 
  来自意大利的Roberto博士起初从事乳制品领域,他发现采样器需要连接电源的设计极不方便,对此,他找到了一个更可靠的主动替代方案。于是在其弟弟Sandro的密切配合下,成功将电池接入到了采样器里。Roberto博士也成为个发明便携式空气采样器并拥有的人,这一年是1970年。
 
  十年后的1980年,得益于电池技术的发展,Roberto博士经过精心改良,第二代便携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便应运而生。相较于上一代,该型号采样器更轻便,续航时长更长。令人骄傲的是,在1998年该型号的采样器参与了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项目,空间站实验技术人员对其采样稳定性,续航时长和使用便利方面赞誉有加。这也是ORUM*参与重大项目。
 
  为了适应客户采样需求的变化,在2002年Roberto博士在便携式采样器上加上了显示屏和操作键,从此ORUM采样器就可以设置采样体积,采样地点和采样时间等参数,并且可将采样数据记录下来。同时,为了提高辨识度,将机身改为醒目的黄色涂料,从此就有了小黄人采样器。这一年,Roberto博士还创造性的设计出了双头采样器,这对于那些需要加做SDA培养基或其他两种培养基的用户来说无疑是受欢迎的,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在2000-2004年间ORUM第二次参与项目,此为欧洲细菌战防御计划项目阶段,这个项目双头采样器得到了极大的应用,因为其不但可以同时利用两种不同培养基进行采样,还可在短时间内采集大量的空气。受益于阶段的表现,ORUM采样器在2005-2008年间又参与了欧洲细菌战防御计划第二阶段项目,与前一阶段不同的是,这次采样头是固定在某一个位置,而且一台主机要可以控制多台采样单元,由此,ORUM发展出了"一拖三"模式的采样设计,现在该型号主要应用于隔离器空气监测。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对采样要求的变化,在2015年,ORUM采样器迎来了第四代成员——TRIO.BAS系列,这一代采样器应用了当今前沿的技术,比如抗菌图层机身、无线感应充电技术、二维码扫码记录采样数据等,而且还拥有防爆型号。为了适应相关监管部门日益严格的监管以及对数据完整性的重视,ORUM还专门研发了一款的软件,可使用户采样数据符合“ALCOA+”完整性原则。
 
  这样一款能上天能入坦克的浮游菌采样器,您不想拥有吗?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