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制样,三分电镜”,这是电镜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电镜后的结果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样品制备。样品制备的后一步,就是染色。
染色,是为了提高样品在电镜下的反差。图像的反差通常来源于样品对电子束的散射能力,而它的散射能力则取决于原子组成。
原子序数越高,电子密度越高,散射电子能力越强,电镜下显黑色;
原子序数越低,电子密度越低,散射电子能力越弱,电镜下显白色。
生物样品主要由 C、H、O、N、P、S 等低原子序数的元素组成,不足以形成足够的反差。若利用重金属离子对不同细胞结构的结合能力不同,使各细胞结构对电子产生不同散射程度,则可以增强样品的反差。
常用的染色剂有醋酸铀和柠檬酸铅(pH 值在 11 左右)。
醋酸双氧铀:以提高核酸、蛋白质和结缔组织纤维的反差为主。
柠檬酸铅:对各种组织结构都有广泛的亲和作用,尤其是细胞膜系统及脂类物质,对不能被锇酸染色的糖原更具有染色作用。
结合铀和铅不同的染色特性,目前超薄切片染色大多都是将两种试剂结合互补,双重染色。即先用醋酸铀染色后,再用柠檬酸铅,以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
染色方法主要有两种:
组织块染色:在脱水至 70%乙醇或bin酮时,将组织块放在用 70%乙醇或bin酮配制的饱和醋酸铀溶液中,染色时间 2 小时以上,或在冰箱中过夜。切片后无需铀染,直接柠檬酸铅染色。
切片染色:对载网上的超薄切片进行染色,通常为双染色,即*行醋酸铀溶液染色,一般 10-30min,双蒸水清洗后再进行柠檬酸铅染色,一般 5-15min,铅染后双蒸水清洗。染色方法如下:
剪一片封口膜,铺在桌面上,使用时揭开保护层,滴数滴染液于封口膜上,用镊子夹住载网的边缘,把贴有切片的一面朝下,使载网浮在液滴上,盖上培养皿,染色 10-30min。染色时尽可能避光。载网从染液中取出后,必须尽快用双蒸水清洗干净。在染色过程中,铅染液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合形成碳酸铅颗粒,而污染切片。因此,在保存和使用染液时,要尽量减少与空气的接触。为防止铅沉淀污染,可在培养皿内放置少许氢氧化na,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商业化的染色硅胶板,多为圆形,用镊子夹住载网边缘,将其插在硅胶板缝隙中,在载网两边滴加染液,盖上培养皿,清洗时,可直接用洗瓶冲洗多次即可。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移动端




回放
回放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
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
展会城市:北京市展会时间:2026-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