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7月24日从中国农科院获悉,一项由中美科学家合作完成、针对聚酮化合物组合生物合成的研究近日获得重大突破。该研究成果可为新一代药物筛选提供新的候选化合物库,同时为揭示天然聚酮类化合物的程序化合成机制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为新型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组合生物合成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扩展天然产物结构多样性、形成新的生物合成途径,从而产生非天然化合物的新方法。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林敏科研团队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自然资源和环境学院教授莫尔纳(Molnar)科研团队,针对目前已经研究清楚的四种天然苯二酚内酯聚酮化合物的模式生物合成途径,利用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实现一系列“非天然的”的聚酮类化合物的一步合成,这种“即插即用”的模块化方法,可应用于结构多样的全新化学物质的组合生物合成。
  
  此项研究对于拓宽医药和农业生物活性物质的范围,提供了新策略和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与产业应用价值,相关论文已经在线发表在zui近的美国*报(PNAS)上。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移动端
      



      
            
						
							 回放
							
							 回放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
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
展会城市:北京市展会时间:2026-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