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公众号
手机站
广告招租
您现在的位置:仪器网>技术中心>热释电效应的定义与特性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热释电效应的定义与特性

来源: 北京华测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2025年09月29日 10:22  


热释电效应的定义与特性


热释电效应是指某些极性晶体材料在温度变化时,其自发极化强度发生改变,导致晶体表面出现电荷积累的现象。这种效应的本质是材料内部的电偶极矩随温度变化而重新排列或变化,当温度稳定时,表面电荷会通过空气中的离子或材料内部的导电通道中和,因此热释电效应仅在温度变化过程中体现,而非恒定温度下的持续带电状态。


具有热释电效应的材料分类及典型代表

热释电材料主要分为无机晶体、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三大类,以下是几类典型材料及其特性

1. 无机晶体材料

钛酸钡(BaTiO₃):最早被发现的热释电材料之一,具有较高的居里温度和良好的介电性能,常用于早期的红外探测器和温度传感器。

钽酸锂(LiTaO₃):单晶材料,热释电系数高,化学稳定性好,广泛应用于高精度红外探测和激光调制领域。

硫酸三甘肽(TGS):热释电性能优异,但居里温度较低,且易潮解,需镀膜保护,曾是红外探测器的核心材料,后逐渐被其他材料替代。

2. 陶瓷材料

锆钛酸铅(PZT):通过掺杂改性的压电陶瓷,兼具压电性和热释电性,热释电系数可调,机械强度高,成本较低,常用于工业测温、安防系统中的红外传感器。

铌酸锶钡(SBN):具有较高的热释电系数和电光系数,居里温度适中,适用于光电器件和高频红外探测。

3. 有机高分子材料

聚偏氟乙烯(PVDF)及其共聚物:柔性高分子材料,可制成薄膜状,热释电系数约20-30 μC/(m²·K),具有良好的机械柔韧性和加工性,适用于柔性电子器件、可穿戴设备和医疗传感器。

聚氟乙烯(PVF):性能与PVDF类似,但热释电系数略低,成本更低,常用于低成本红外探测和一次性传感器。

4. 复合材料

陶瓷-高分子复合材料:如PZT/PVDF复合材料,结合了无机陶瓷的高热释电系数和高分子材料的柔韧性,可通过调整组分比例优化性能,适用于柔性传感器和异形表面的温度监测。

应用与特性总结

热释电材料的核心优势在于对温度变化的高灵敏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红外探测、非接触测温、运动检测等领域。选择材料时需综合考虑热释电系数、居里温度、稳定性、机械性能及成本等因素,例如无机晶体适用于高精度场景,而高分子材料更适合柔性或低成本应用。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