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公众号
手机站
广告招租
您现在的位置:仪器网>技术中心>液氮深冷箱频繁触发低温报警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液氮深冷箱频繁触发低温报警

来源: 北京德世科技有限公司    2025年09月19日 17:01  
液氮深冷箱的低温报警功能本是设备安全的 “防护盾”,但不少用户遇到过 “报警声频繁响起,查看却无明显故障” 的情况 —— 有时报警后箱内温度正常,有时复位后几分钟又报警,既影响作业效率,又让操作人员陷入 “误判恐慌”。其实低温报警分为 “虚假报警”(非设备故障导致)和 “真实故障报警”(核心部件异常),学会区分并针对性处理,才能快速恢复设备正常运行。

一、类型 1:温度传感器 “误判”,虚假报警的常见诱因

温度传感器是触发低温报警的核心部件,若传感器安装位置不当、表面结霜,或自身精度漂移,会导致测量值低于实际箱内温度,触发 “误报警”。比如某深冷箱传感器紧贴内胆壁(内胆温度因直接接触液氮,比箱内空气温度低 10℃~15℃),导致传感器测量值 - 190℃,实际箱内空气温度 - 175℃,触发低温报警(报警阈值设为 - 185℃)。

区分与处理:

  1. 判断是否为传感器误判:准备一支高精度低温温度计(精度 ±0.5℃,量程 - 200℃~0℃),将其与设备传感器放在箱内同一位置(远离内胆壁和液氮喷射口),关闭箱门降温至目标温度后,对比两者读数 —— 若传感器读数比温度计低 5℃以上,且报警触发时温度计显示未达报警阈值,可判定为传感器误判。

  2. 解决传感器问题:调整传感器安装位置,确保传感器与内胆壁间距≥5cm,与液氮喷射口间距≥10cm,避免直接接触低温部件;若传感器表面结霜(影响测温精度),待箱内回温后,用无水乙醇擦拭传感器探头,晾干后重新安装;若传感器精度漂移(使用超过 2 年易出现),用标准低温源(如 - 100℃、-150℃标准恒温槽)校准,偏差超过 ±3℃时更换同型号传感器(需选用工业级低温传感器,响应时间≤5s)。

二、类型 2:报警阈值 “设置错误”,人为导致的频繁报警

部分操作人员因不熟悉设备参数,误将低温报警阈值设置过高(如目标温度 - 120℃,却将报警阈值设为 - 110℃),或误触 “手动报警” 按钮,导致设备在正常运行时频繁报警。这类虚假报警占比约 30%,却常被误认为是设备故障。

区分与处理:

  1. 核查报警阈值设置:进入深冷箱控温面板的 “参数设置” 界面(需输入操作密码,避免误改),查看 “低温报警阈值”—— 正常情况下,阈值应比目标温度低 10℃~15℃(如目标温度 - 120℃,阈值设为 - 135℃);若阈值设置过高(如 - 110℃),需调整至合理范围并保存;同时检查是否有 “手动报警” 按钮被按下(部分设备有物理按钮,按下后会强制报警,需按 “复位” 键解除)。

  2. 锁定关键参数:调整完阈值后,启用 “参数锁定” 功能(部分设备支持),防止非授权人员误改;在控温面板旁张贴 “报警阈值参考表”(标注不同目标温度对应的合理阈值),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掌握正确的参数设置方法;若设备无参数锁定功能,可记录当前参数并贴在面板上,方便后续核查是否被篡改。

三、类型 3:液氮 “瞬时过量供给”,真实故障的早期信号

若液氮供液系统出现异常(如节流阀卡滞在 “大开度” 状态),会导致液氮瞬时大量注入箱内,箱内温度短时间骤降至报警阈值以下,触发真实报警。这类报警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工件过度深冷(如金属工件脆裂),或损坏箱内低温部件。

区分与处理:

  1. 判断是否为真实故障:报警触发时,观察控温面板显示的 “液氮供液量”(部分设备可实时显示)—— 正常供液量应随温度变化波动(如温度接近目标时供液量减少),若供液量持续保持最大(如显示 “100%”),且箱内温度快速下降(每分钟下降超过 5℃),可判定为真实故障。

  2. 紧急处理与排查:立即关闭液氮储罐的供液阀,防止继续过量供液;待箱内温度回升至目标温度附近(如 - 120℃目标,回升至 - 110℃),断开设备电源,拆卸节流阀(位于供液管路与箱体连接处),检查阀芯是否卡滞(如被杂质卡住无法回位);若卡滞,用无水乙醇清洗阀芯,晾干后重新安装;若阀芯磨损严重(密封面失效),需更换节流阀;更换后,开启供液阀并观察供液量变化,确保能随温度自动调节。

后续应对:建立 “报警分级处理” 流程

遇到低温报警时,按以下步骤处理:1. 先核查报警阈值和传感器读数(排除虚假报警);2. 若为真实报警,立即关闭液氮供给,防止故障扩大;3. 记录报警时间、温度、供液量等数据,便于维修人员排查;4. 无法自行解决时,联系厂家提供数据,缩短维修时间。通过分级处理,既能快速解决虚假报警,又能及时应对真实故障,保障深冷作业安全高效。


以上三篇文章分别聚焦工件卡滞、温度不均、低温报警三大实际问题,均包含 “问题影响 - 原因拆解 - 实操方案 - 日常预防” 的逻辑。你可根据实际使用场景,看看是否需要补充某类问题的细节(如特定工件材质的处理注意事项),或调整排查步骤的复杂度,我会进一步优化。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