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公众号
手机站
广告招租
您现在的位置:仪器网>技术中心>二氧化硫盐雾循环腐蚀试验机的注意事项

欢迎联系我

有什么可以帮您? 在线咨询

二氧化硫盐雾循环腐蚀试验机的注意事项

来源: 上海倾技仪器仪表科技有限公司    2025年07月08日 09:32  

二氧化硫盐雾循环腐蚀试验机涉及腐蚀性气体(SO₂)、盐雾溶液及高温环境,操作和维护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安全规范和设备要求,以确保试验准确性、人员安全及设备寿命。以下是关键注意事项:

一、操作安全注意事项

人员防护

必须佩戴防护装备:耐酸碱手套(避免接触盐雾溶液和腐蚀产物)、护目镜(防止溶液飞溅入眼)、防毒面具或呼吸器(SO₂气体有毒,刺激呼吸道和眼睛)。

操作时避免正对箱门:开启箱门前先通风 1-2 分钟,待箱内残留 SO₂气体排出后再打开,防止吸入有毒气体。

气体安全管理

二氧化硫钢瓶存放:需直立固定在通风良好、远离火源、热源及氧化剂的专用区域,避免阳光直射,钢瓶压力不得超过设备额定值。

气体泄漏检查:每次连接钢瓶后,用肥皂水涂抹接口处,观察是否冒泡;若发现泄漏,立即关闭钢瓶阀门,通风后检修,严禁明火检测。

废气处理:确保活性炭吸附装置或碱液中和系统正常运行,SO₂尾气需经处理后排放,避免污染环境或危害人员健康。

电气与高温防护

设备需接地:确保接地电阻≤4Ω,防止漏电伤人;禁止湿手操作控制面板或电源开关。

高温部件警示:箱体、加热管、饱和桶等部位在试验中温度较高,避免直接触摸,待冷却后再进行清洁或维护。

二、试验过程中的关键注意事项

溶液与浓度控制

盐雾溶液纯度:必须使用分析纯氯化钠和去离子水 / 蒸馏水配制,避免杂质堵塞喷嘴或影响腐蚀速率;溶液需过滤后使用,pH 值严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如 6.5-7.2)。

SO₂浓度稳定:通入气体时通过流量计精确控制,避免浓度过高导致设备腐蚀或试验结果失真;通入后关闭阀门,确保箱内气体均匀分布。

参数监控与稳定性

实时记录数据:每小时检查并记录箱内温度、湿度、喷雾量(用标准收集器测量,确保 1-2ml/h・80cm²),发现偏差及时调整。

防止干烧:盐水箱、饱和桶液位需保持在刻度以上,设备需具备低液位自动报警功能,试验中若报警需立即停机补充溶液。

试样放置规范

避免相互干扰:试样间距≥20mm,不遮挡喷嘴喷雾路径,防止盐雾分布不均;试样底部需高于箱体底部,不接触积液,避免局部腐蚀异常。

禁止超量放置:试样总数量不超过箱体承载面积的 1/3,确保箱内气流和盐雾循环顺畅。

三、设备维护与保养注意事项

定期清洁与检查

每次试验后:排空盐水箱、饱和桶内残留溶液,用清水冲洗箱体、管路及喷嘴,去除盐结晶(避免结晶堵塞或腐蚀设备);清洁过滤器,更换堵塞的喷嘴。

每周维护:检查密封条是否老化,若出现裂纹或硬化需及时更换,防止气体泄漏;检查加热管表面是否结垢,必要时用清洗(钛制加热管需避免硬物刮擦)。

每月校准:校准温度控制器、计时器、流量计及 SO₂浓度检测仪,确保参数精度符合试验标准。

长期停用处理

若设备停用超过 1 周,需排空所有溶液,用清水冲洗后晾干;关闭总电源,钢瓶阀门需关闭并卸下,妥善存放。

箱体内部可放置干燥剂,防止潮湿导致部件锈蚀;定期通电运行 1 小时,避免电路受潮或元器件老化。

四、异常情况处理

超温或报警

若设备触发超温、低液位或漏电报警,需立即停机,切断总电源,排查原因(如加热管故障、液位传感器失灵),排除故障后再重启。

喷雾异常

若喷嘴堵塞,需拆下用清水或软毛刷清理(禁止用硬物疏通,以免损坏喷嘴);喷雾量不足时,检查压缩空气压力(通常 0.07-0.1MPa)或盐水箱液位。

SO₂浓度异常

浓度过高:可能是阀门未关紧或流量计故障,需关闭钢瓶并校准设备;浓度过低时,检查钢瓶压力是否充足、管路是否泄漏。

五、其他注意事项

试验环境:设备需放置在通风良好、无阳光直射、远离腐蚀性气体的实验室,地面需平整,避免震动影响喷雾稳定性。

记录存档:每次试验需详细记录参数(温度、时间、SO₂浓度等)、试样状态及异常情况,便于结果追溯和设备维护。

标准合规:严格遵循试验标准(如 GB/T 9789、ISO 6988)操作,不得随意更改参数,确保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和有效性。

通过严格遵守以上注意事项,既能保障操作人员安全,也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确保腐蚀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
企业未开通此功能
详询客服 : 0571-8785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