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纺丝基本原理解析
一、核心工艺原理
1.溶解与纺丝原液制备
◆ 将成纤聚合物溶解于适当溶剂中,形成具有可纺性的均相溶液(纺丝原液)。溶解过程需满足χ1<1/2的热力学条件,确保大分子与溶剂充分作用。
◆ 原液需经脱泡、过滤处理,去除气泡和杂质,保证纺丝连续性。
2.双扩散与相分离
◆ 原液从喷丝孔(孔径0.05-0.12mm)挤出后进入凝固浴,溶剂向外扩散、凝固剂向内扩散,引发聚合物浓相/稀相分离,最终析出纤维。
◆ 扩散速率受凝固浴温度、浓度梯度及聚合物分子量影响,直接决定纤维结构均匀性。
3.纤维固化机制
◆ 物理固化:通过溶剂-凝固剂交换实现相变(如聚丙烯腈纤维)。
◆ 化学固化:部分体系(如粘胶纤维)伴随化学反应(如纤维素黄酸钠分解)。
二、关键工艺参数
纺丝速度 | 生产效率与纤维取向度 | 15-150m/min(远低于熔融纺丝) |
凝固浴浓度 | 扩散速率与纤维截面形貌 | 如NaSCN需从51%降至33.6%引发相变 |
喷丝头设计 | 纤维细度与结构均匀性 | 孔数可达数万,孔径0.05-0.3mm |
三、工艺特点与局限性
优势:
适用于热敏性材料(如天然高分子、生物质材料)。
可制备多孔、中空等特殊结构纤维。
局限:
纺速低且需溶剂回收,成本较高。
纤维结构易受扩散速率波动影响。
四、典型应用材料
◆ 合成纤维:聚丙烯腈(PAN)、(PVA)。
◆ 再生纤维:粘胶、铜氨纤维。
◆ 高性能纤维:芳纶(溶致性液晶纺丝)。
注:湿法纺丝需结合后续热定型工艺消除内应力,提升纤维稳定性。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第四届全国光谱大会
展会城市:株洲市展会时间:202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