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器网 行业要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噪声污染作为现代城市生活中的一大公害,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噪声不仅干扰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引发听力损伤、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此外,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环境中,还会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儿童学习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其危害不容小觑。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对噪声污染防的重视,不断完善噪声污染防治法规标准体系,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4)》,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城市声环境功能区昼间手工监测达标率达到了96.1%,夜间也达到了87.0%,相比往年稳中有升,标志着我国在噪声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呈现向好趋势。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上的不懈努力与创新探索。一方面,各地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不断健全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同时严格格噪声源头管理,通过科学规划城市布局,合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严格违法处罚等方式有效降低了噪声的传播和影响。
另一方面,不断提升
噪声监测能力。在噪声源监测方面,202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在约
4.1万个施工工地安装了
自动监测设备(当前主要是扬尘噪声在线监测设备),在城市轨道
交通沿线设置了1200余个噪声监测点位,在机场周边设置了90余个噪声监测点位,有力支撑
建筑施工、轨道交通、机场等噪声源监管。并且国家和地方发布了6项针对电气电子产品噪声测试、噪声烦恼度评价和预测、噪声自动监测系统运维等方面的标准。
《报告》还介绍了我国2024 年噪声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包括提升监测能力,确保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三沙市除外)建成3800多个自动监测站点并联网。这也将为噪声监测设备行业带来大量产品需求。
展望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噪声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创新治理模式和技术手段,努力构建更加宁静、和谐的城市生活环境。
素材来源:生态环境部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