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将全面取消!释放积极信号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行业要闻

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将全面取消!释放积极信号

2023-10-24 08:50:10来源:化工仪器网关键词:制造业阅读量:888
我要评论

导读:10月18日,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公布,在“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行动方面,提及将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根基,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较多,给国内外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一直秉持着开放共赢的原则,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包容、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
 
  10月18日,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公布,在“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行动方面,提及将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这是在我国制造业已基本开放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制造业清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
 
  据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399.5亿元,同比增长6.8%。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9.7%,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增长39.7%、25.6%。高技术服务业中,研发与设计服务领域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7.1%。同时,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3154家,同比增长33%。
 
  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无疑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注入了一针“加强剂”。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生产链、供应链、价值链中已经从过去的中低端迈向了中高端。伴随经济水平持续提高,市场需求层次不断升级,中高端、品质化、多样化产品需求增多,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协调的矛盾日益显现。同时,面对更加严峻的国际竞争压力,以创新引领制造业向高端领域和环节迈进成为必然选择。
 
  8月2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持续加强外商投资保护等六方面提出24条具体措施。
 
  《意见》提出,支持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数字经济等领域外商投资企业与各类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鼓励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设立投资性公司、地区总部,相关投资性公司投资设立的企业,可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
 
  除此之外,《意见》还提到,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各级重大和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建立健全联动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签约、建设、投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国吸收外资持续稳定增长。《中国外资统计公报2023》显示,2022年我国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891.3亿美元,增长4.5%,按人民币计首次突破1.2万亿元,高技术产业成为重要增长点。欧盟、东盟对华投资分别增长95.3%和9.5%。如今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全面放开,意味着中国对外商投资将更加看重,也有望在连续多年稳步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加快步伐。
 
  除了为制造业带来利好以外,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还将带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走向更深层面,为全面实现高质量增长助力。
 
  仪器制造业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内传统产业推动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重大工程、成套装备、智能制造、环境治理、检验检疫等诸多领域,对仪器需求加速释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国内仪器仪表市场的迅速扩张,外资和仪器仪表企业纷纷进入国内市场。
 
  此次中国政府宣布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意味着我国仪器制造业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随着外资企业的高速布局以及其所拥有的技术优势,将进一步削弱国内仪器仪表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外资企业通过在我国投资建厂与我国企业合作,国内企业将从从中学到更多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刺激我国仪器行业技术提升。
 
  对国内制造企业来说,全面放开后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竞争压力,压力之下优胜劣汰,竞争力强的企业在压力面前能够顶住,甚至发展空间会更大。随着制造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扩展,制造业不仅可以得到资金上的支持,外商带来的先进经验也将为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联动提供新的思路。
 
  与此同时,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联动发展效能越来越强,随着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也会随之提升,在创新发展上打开新的空间,助力消费升级,从而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料参考来源:中国新闻网、第一财经等)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