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科学纪录片不仅仅是在记录科学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时事聚焦

科学纪录片不仅仅是在记录科学

2022-12-15 16:07:41来源:仪器网关键词:纪录片阅读量:3349
我要评论

  【仪器网 时事聚焦】纪录片是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以影片这一艺术形式作为载体,尽可能将物质或者事件的本质展现在大众面前的一种影像制品。科学是一个基于“可检验”“客观”前提下的系统性的知识体系,能够系统化、公式化的表述人类认知的知识。而当科学与纪录片“碰撞”在一起,便诞生了以传播科学知识,展示科学现象,解释科学原理的一类特殊影片——科学纪录片。
 
  科学纪录片的类型非常丰富,囊括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多个领域,因此纪录片很多时候完全可以充当科学知识的“传递者”,起到科普教育的作用,而这也是我们经常会在无意间从电视节目中掌握到有趣的科学知识的原因。像我们熟悉的《动物世界》广义上就属于纪录片,因为它是以科学的、独特的角度在向大家介绍动物的生态以及习性。
 
  但有趣的一点是,当问我们看过什么纪录片的时候,我们却很难想到《动物世界》或者类似的影片、节目。这是因为纪录片在我们潜意识里会和枯燥画上等号。这就是为什么科学纪录片很难拍好的原因——要让严肃或者古板的内容变得有趣本身就不是一件易事。
 
  而事实上,就科学纪录片拍摄而言,本身就是一件颇具挑战的事。这个挑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来自环境的挑战。前文提过,纪录片的一个要素就是真人真事,因此拍摄纪录片时常需要到处跑,尤其是自然科学题材的纪录片,可能这个月还在青藏高原接受强紫外线、严寒、狂风的考验,下个月就要去川渝地区感受高温天气的折磨。
 
  另一方面是拍摄周期带来的挑战。一本优秀的纪录片可能内容仅仅只有数个小时,但是拍摄周期却长达好几年。尤其是自然科学中对于生态现象、自然天象的记录,有时候错过了可能要等一年,有的可能好几年都不一定能看到一次。例如颇受好评的科学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制作周期就长达了三年。
 
  此外,科学记录片还有个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强调——科学性。科学性是科学记录片的内科同时也是目的,因此一本优秀的科学记录片,团队中少不了科学人才的参与,但即便如此,为了制作好一本科学纪录片,团队在内容涉及以及学习调研上花费的时间,也绝对不会比实际拍摄花费的时间短。因此,科学纪录片所在做的也不仅仅只是记录科学那么简单,甚至有时候科学纪录片的制作,本身也是在探索科学的过程。
 
  更重要的一点是,科学纪录片作为影视作品,本身兼具了“流传性”与“时效性”两个矛盾的点。一方面,一本成熟的科学记录片,其科教意义是长期有效的,但另一方面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认知的不断完善,有些以过去目光解释的科学内容现在来看会有错误的地方。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科学记录片同一个题材每隔几年或者十几年就会有一批新的人重新开始拍摄。
 
  换言之一本好的科学记录片其实在做的是让大众理解科学、欣赏科学,进而让公众参与科学、应用科学,而这个过程也需要一代代人参与让这个题材可以继续发展下去。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