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科技创新税前扣除力度加码 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提至100%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时事聚焦

科技创新税前扣除力度加码 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提至100%

2022-09-29 17:06:48来源:仪器网关键词:科技创新阅读量:1551
我要评论

  【仪器网 时事聚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相关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更为集中和迫切。近年来,我国不断优化企业所得税制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力度不断加码。2021年,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自2021年10月起,企业预缴企业所得税时,可提前对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进行加计扣除;2022年初,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为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
 
  日前,财政部、税务总局、科技部发布《关于加大支持科技创新税前扣除力度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以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
 
  《公告》提出,高新技术企业在2022年10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置的设备、器具,允许当年一次性全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并允许在税前实行100%加计扣除。同时,《公告》明确,凡在2022年第四季度内具有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企业,均可适用该项政策。企业选择适用该项政策当年不足扣除的,可结转至以后年度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该项措施不仅可以实质性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更会激发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动力,并为今后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留足后劲。
 
  《公告》还指出,现行适用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75%的企业,在2022年10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企业在2022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计算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时,四季度研发费用可由企业自行选择按实际发生数计算,或者按全年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乘以2022年10月1日后的经营月份数占其2022年度实际经营月份数的比例计算。
 
  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将会持续激励企业增加投入提升创新能力,激发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活力,进而扩大有效投资、提升消费空间,助力经济巩固恢复基础。
 
  此次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助于增加企业分红能力和更好建立对技术人员、管理者的激励机制,调动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技术、管理等内生动力。
 
  《公告》原文如下。
 
  财政部 税务总局 科技部关于加大支持科技创新税前扣除力度的公告
 
  财政部 税务总局 科技部公告2022年第28号
 
  为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现就有关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公告如下:
 
  一、高新技术企业在2022年10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置的设备、器具,允许当年一次性全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并允许在税前实行100%加计扣除。
 
  凡在2022年第四季度内具有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企业,均可适用该项政策。企业选择适用该项政策当年不足扣除的,可结转至以后年度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上述所称设备、器具是指除房屋、建筑物以外的固定资产;所称高新技术企业的条件和管理办法按照《科技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16〕32号)执行。
 
  企业享受该项政策的税收征管事项按现行征管规定执行。
 
  二、现行适用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75%的企业,在2022年10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
 
  企业在2022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计算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时,四季度研发费用可由企业自行选择按实际发生数计算,或者按全年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乘以2022年10月1日后的经营月份数占其2022年度实际经营月份数的比例计算。
 
  企业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相关政策口径和管理,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 科技部关于企业委托境外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64号)等文件相关规定执行。
 
  特此公告。
 
  财政部 税务总局 科技部
 
  2022年9月22日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 16部门发文: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

    日前,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 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部署全面深化生态环境领域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
    2025-02-25 08:52:16
    20347
  • 2023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超3万亿!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

    近日,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2023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突破3.3万亿,达到33357.1亿元,比上年增长8.4%,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2024-10-09 18:06:40
    2592
  • 川渝四地携手“共享”科学仪器 赋能科技创新

    为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协同构建涪江流域科技创新走廊,重庆市潼南区与合川区、铜梁区以及四川省遂宁市四地(以下简称川渝四地)协同建立了涪江流域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2024-08-13 09:14:48
    1765
  • 3大高校实验室正式启动!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位于广州南沙,2022年9月1月正式开学,是粤港澳大湾区推进建设以来首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办大学。学校重视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产学研转化。
    2024-04-29 14:21:11
    858
  • 科技创新如何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专家这么看

    日前,科技中国杂志社举办了“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各领域专家围绕此主题谈感受、话发展、献良策。
    2024-04-16 15:37:15
    1478
  • 2023年度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发布

    山东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和科技创新成果提名榜单是在山东省科技厅组织下,综合考虑成果的原创性、引领性,以及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由驻鲁院士从山东省重大科技成果库中层层筛选、投票选出。
    2024-01-15 14:51:56
    24969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