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蜂群崩溃症候群”原因难解 科技助力寻找真相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时事聚焦

“蜂群崩溃症候群”原因难解 科技助力寻找真相

2020-11-30 11:12:29来源:仪器网关键词:蜂群崩溃症候群阅读量:4158
我要评论

  【仪器网 时事聚焦】蜂蜜作为一种营养非常丰富的天然食品,具有润肠通便、抗菌消炎、抗疲劳、保护心血管以及提高免疫力等多种功效,是很多人心目中美容和保健的“圣品”。我国的天然蜂蜜产量居前列,是世界上蜂蜜出口量大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拥有十分悠久的蜂蜜食用历史。
 
 
  蜂蜜是无数勤勤恳恳的蜜蜂精心劳作的结晶,古诗“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描写的就是蜜蜂。作为一种社会性昆虫,蜂群有着较为严格的等级和分工制度,蜂群主要由蜂王、雄蜂与工蜂等个体组成,蜂王个头较大,主要负责产卵,肩负着繁衍后代的社会重任;雄蜂只负责与蜂王交配;工蜂的社会分工多、任务重,蜂群中除了繁衍之外的工作几乎全部由工蜂承担。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蜜蜂这群勤劳的小生物们也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生存危机,其中就包括蜂群崩溃症候群。蜂群崩溃症候群也叫作蜂群崩溃综合症(简称CCD),是一个人们早就发现而至今不明原因的自然现象。当蜂群崩溃症候群发生时,蜂巢内的大批工蜂会突然消失,也不会留下任何与去向相关的信息,导致蜂群数量迅速萎缩。
 
  相关科学研究表明,蜂群崩溃症候群的后果并不仅仅是蜂群消亡、蜜蜂产量减少如此简单。如果蜜蜂大量消失,许多农作物的传粉率就会大大下降,减产必不可免,人类很有可能面临严峻的粮食短缺问题。对于这一现象的原因,有相关学者和专家也提出了种种假设,如病毒和真菌感染、农药和杀虫剂、气候变暖、手机辐射以及其他昆虫侵害等。
 
  一直以来,应用广泛的农药--拟除虫菊酯被认为是蜂群崩溃症候群爆发的主要“元凶”,但由于拟除虫菊酯几乎不溶于水,所以很难将其从蜂蜜中分离出来进行检测和定量。近日,发布在《食品化学》杂志上的一则论文,为这一研究提供了新进展。来自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即先在蜂蜜中加入少量的酒精,溶解任何可能悬浮在蜂蜜中的拟除虫菊酯,然后再通过固相微萃取的技术来提取这些农药,就可以进一步验证拟除虫菊酯的存在并检测其浓度。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方法可以有效检测蜂蜜中是否含有大量的拟除虫菊酯,帮助科学家分析农药对蜂群的危害,终能够切实有效地保护蜜蜂种群。
 
  固相微萃取是一种样品前处理技术,其原理是基于采用涂有固定相的熔融石英纤维来吸附、富集样品中的待测物质。固相微萃取技术集采样、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处理步骤分为萃取过程和解吸过程两步,萃取过程是将具有吸附作用的萃取纤维放置在样品中进行萃取;解吸过程是将完成萃取过程的萃取器针头插入气相色谱进样装置的气化室内,通过高温载气将萃取物不断解吸下来,再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固相微萃取可以大大加快分析检测的速度,在环境、食品、医药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蜜蜂个体虽小,但它们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比人类都更加久远,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稳定性等影响巨大,因此,作为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蜜蜂的生存环境理应得到人们的保护和尊重。当然无论蜂群崩溃症候群的真相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始终都是不会错的有效途径。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