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成果显著 我国仪器开放共享进展顺利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行业要闻

成果显著 我国仪器开放共享进展顺利

2020-06-22 10:33:59来源:化工仪器网关键词:仪器阅读量:2745
我要评论

导读:总体来说,目前我国仪器共享工作进展较为顺利,可谓是遍地开花,尤其是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为推动仪器设备开发共享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在仪器共享中,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它能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仪器设备进行管理和运营,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建立良好的设备管理体系。而对于仪器使用者来说,通过仪器共享平台,可清晰的知道仪器数据和状态信息,便于他更好的选择。

  【仪器网 行业要闻】仪器共享是指某个区域的科研院所、企业或个人购买了某种仪器设备后,其他企业或个人可按需求借用该仪器设备。仪器共享模式是近些年来我国正在快速推行的一个模式,它能为科研院所、企业或个人节约大量资金,同时有利于提升仪器的使用率,解决科研设施与仪器重复购置、闲置浪费、利用率低等问题。
 
  为推动我国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政府出台了诸多文件。2019年,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要求符合规定的仪器设备面向社会开放共享,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研发组织以及个人等社会用户,充分释放服务潜能,提高使用效率。2020年,科技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中科院办公厅、工程院办公厅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办公室等六部门发布了《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要求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为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提升我国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支持……
 
  此外,各省市也相继出台文件,鼓励大型科学仪器资源管理主体加大开放力度,如2019年7月,为推动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仪器设备利用效率,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实施意见》。又如,江苏省于今年5月开展了《江苏省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规定》立法需求调研,拟通过立法的形式推动仪器共享进程。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仪器共享工作进展较为顺利,可谓是遍地开花,尤其是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为推动仪器设备开发共享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在仪器共享中,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它能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仪器设备进行管理和运营,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建立良好的设备管理体系。而对于仪器使用者来说,通过仪器共享平台,可清晰的知道仪器数据和状态信息,便于他更好的选择。
 
  2020年3月,合肥市仪器共享平台上线。据了解,目前该平台已经收集了质谱色谱X射线仪器、光谱、计量仪器等仪器设备共1529台(套),并与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安徽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合肥计量测试研究院、安徽恩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93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该平台开始运行后首先面向当地企事业单位开放,之后还将辐射长三角城市群和常见中游城市群。
 
  深圳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于2019年10月上线运行,截至当前,平台共收集了仪器设备8798台(套),累积服务之间达278小时。该平台整合了深圳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检验检测机构和大型研发企业等单位科技资源,不仅能提供仪器,还能提供检验检测、文献查询、项目合作、技术培训等服务。平台开放后,有效提升了深圳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帮助企业降低了科研成本。
 
  此外,政府出台的仪器共享双向补贴政策也切实提高了管理单位将科研设施加入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的积极性。据湖南日报·华声在线报道,从湖南开始实施科研设施和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双向补贴政策以来,有效解决了一些社会用户仪器设备“买不起”、“不必买”的问题。目前湖南省共享平台有科研设施和仪器9149台(套),在补贴政策的带动下,近两年共计新增科研设施和仪器3300余台(套)。同时,湖南全省科研设施和仪器使用率和开放共享率均大幅提高,仪器年平均使用机时逐年增加。
 
  仪器开放共享是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推进仪器共享进程,加深开放共享程度,能有效促进我国在基础科研、创新研究等方面取得更多成绩。希望在政府及仪器管理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仪器开放共享能不断朝着管理规范、范围扩增的方向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