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博物馆再开放 仪器人浅谈文化的探索与传承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时事聚焦

博物馆再开放 仪器人浅谈文化的探索与传承

2020-05-06 16:37:44来源:仪器网关键词:博物馆阅读量:4905
我要评论

  【仪器网 时事聚焦】提到文物展览,提及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都是不得不提的场所之一。就在这个月月初,伴随着劳动节假期的喜悦,首都博物馆再闭馆三个月后正式恢复开发,尽管受到非常时期影响,此次开放的仅有方形展厅一层至五层的展览,并且每天只开放预约1000人次,但是依旧让文物爱好者感到兴奋。
 
 
  如今全国各地,或者说世界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里面呈现的或是出土化石,或是历史文物,或是艺术家的传世名作……大大小小,罗列了人类文明乃至地球文明发展的历程。不过如果谈及博物馆是否有趣,或许收获的回复就众说纷纭了。对于不喜欢这方面文化的人来说,博物馆可能只是学生时代学校组织的活动或者跟团旅游旅行团出行计划的一环;但是对于喜欢历史及艺术的人来说,博物馆则是他们汲取古今中外知识的宝贵场所,是有趣的文化宝库。
 
  事实上,无论大众如何评价博物馆,博物馆始终在向大众推广自己,对于那些不关心这类文化的人,有的博物馆开始推出文创周边吸引这群人的兴趣;对于关系这类文化的人,博物馆则开展相关的体验活动让他们能更加深入的了解的相关知识。博物馆就像是一个孜孜不倦的老者在传道受业解惑,但是,从职能的角度来说,除了展览,博物馆的另一个作用更像是一个管家,替大家保管岁月铅华,守护文化的印记。同样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博物馆也有着深藏不漏的一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发现,纵然外面风雨交加,博物馆中始终能保持冬暖夏凉;明明没有强烈的灯光,但博物馆的展品却依旧清晰可见。
 
  一直以来,我们常常会关注考古的仪器设备,却鲜少有人去谈博物馆里的那些设计、设备。事实上,探索文物固然难度颇大,但是保存文物同样不易。文物的保存需要干燥阴凉的环境,因此保存的时候要确保环境的恒温恒湿,因此博物馆里会安装比较多的温度计、湿度计以及相关的控温控湿仪器设备。同时,有不少文物易受到氧化,因此会密封保存后填充惰性气体,而在保存这类文物的空间中还会安装氧浓度检测装置。
 
  此外,传统的白炽灯尽管亮度高,但是照射之后会影响温度,同时色温会让照片的展览产生偏差,因此博物馆使用的灯会根据文物特性作出调整,并且避免直射,为了达到较好的展览效果有时候还会等灯光的亮度色温进行测量与调整。
 
  另外,由于不少博物馆本身还承担文物研究、文物修复的工作,所以配有相关的实验室,而实验室里仪器设备自然也非常丰富。博物馆像人们展示历史的美妙的同时,也承担着保护它们的职能,而在保护文物的同时,也肩负着文化的探索与传承。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 打卡博物馆成潮流 但本心不能丢

    潮流这个词非常有趣,将社会上流行的趋势比作潮汐掀起的浪潮,直观地体现了这种社会变动或者发展的随机性与剧烈性,而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引起潮流的事物本身也就像水的源头,充满力量。
    2022-05-30 09:43:40
    4226
  • 非主流也能成为主流?不要忽视亚文化对于科研的影响

    卓别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会给每个人写出完美的结局来”。伴随着争议、讽刺、鼓励,如今的90已然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社会的各行业各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而那些曾经属于他们的文化标签也给原本平淡刻板的领域带去了趣味性
    2021-08-03 10:01:53
    5815
  • 科学仪器 守护学生教室之外的课堂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学习不但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一个完善自身价值观、丰富精神世界的有效途径。提到学习,许多人会想到学校。毫无疑问,学校是一个系统学习知识的场所,但不是的场所,因为有许多知识都需要在教室以外的地方学习,例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等,而这些学校以外的课堂,有时候就需要科学仪器来守护了。
    2021-03-04 10:39:35
    4690
  • 流量变“留量” 科学知识可以更加有趣

    生物化石、历史文物、名师字画、传统手艺……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东西,却都曾通过一个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这种方式便是博物馆。而作为一个面向社会的机构,博物馆不但在历史和文化的推广、保护上具备一定的职能,同时也是大众开展学习、教育、娱乐活动的场所之一。
    2021-01-08 10:35:13
    4377
  • 千古风雅被当代文化认同 艺术保护离不开科学仪器加持

    今年是故宫的600周年,而9月份开始的“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公众中也有居高不下的热度,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传统艺术在群众眼中的魅力以及在新兴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文化也逐渐成为一种大众接受的,并且愿意去了解的文化类型。而在这种社会现象的背后,蕴藏的自然是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但也少不了现代仪器设备对于这些传统艺术作品给予的保护与帮助。
    2020-09-28 11:21:25
    4352
  • 前辈带新人 科研背后离不开知识与经验的传承

    近期一则关于年长雄象会将生态知识传给下一代的研究结果在《科学报告》发表,而这一结果不但证明了老年象在象群中的重要地位,也成为了反驳“选择性地对年长雄象进行捕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不过,这并非我们今天要聊的重点,我们今天要聊的,是“传承”。
    2020-09-10 09:37:53
    6273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