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中科院研制广域无感测温仪应对返工潮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时事聚焦

中科院研制广域无感测温仪应对返工潮

2020-02-10 15:24:44来源:仪器网关键词:测温阅读量:3251
我要评论

  【仪器网 时事聚焦】除了部分疫情严重的地区,大多数企业都已经开始复工,与之对应的是这几天庞大的返程人流。密集的人流不仅加大了新型肺炎传播的风险,也让火车站、地铁站等交通客运枢纽的疫情防控难度大幅度增加。个体温度筛查无法适应人流密集场所的测温要求,大面积排查的红外测温又存在准确度不高的难题。
 

 
  近日,在北京科委的测温方案征集中,中科院半导体所提供了一种新型广域无感测温仪。这种测温仪由红外探测镜头、红外测温芯片、红外标校黑体、可见光成像系统、智能控制终端等部分组成,在5m距离内即可进行红外体温监测与筛查。
 
  与传统红外测温仪相比,该仪器极大提高了在复杂环境下的人体温度准确度。研究团队利用全新的自标校创新算法,使仪器筛查人群中发热个体的能力得到提升。在小区及办公楼等场所的试验中,新型测温仪的测温精度优于±0.3℃。
 
  红外标校黑体是广域无感测温仪测温精度的关键。在热力学中,黑体指在任何温度下,完全吸收任何波长的外来辐射而无任何反射的物体。也就是说黑体可以吸收外来的全部电磁辐射,并且不会有任何反射和透射。人体的红外辐射也是电磁辐射的一种。测温仪将将红外标校黑体设置在热成像视野范围内,利用黑体的特性进行测温标定,通过建立视频画面的灰度与温度的准确对应关系,测量人体的体温,同时实时矫正测量结果。
 
  广域无感测温仪一旦投入使用,将极大提高公共场合体温检测的效率,减少体温误测带来的风险与不变。但广域无感测温仪在实际运用之前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例如疫情蔓延其间,待测人员佩戴的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会加大测温难度,也会影响人脸精确识别。目前,研究团队正在这一方面寻求技术支持,相信不久就可以找到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科学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 疫情过后,上海化学过程工业展助你发现新机遇

      概述:上海化学工程工业展因疫情延期至8月25-27日,各渠道组织化工、原料药、工程公司、经销代理等专业观众到场参观,极大地保障了人员安全及参展效果,助力化工企业在疫情过后发现新机遇。
    2020-04-20 14:56:49
    2274
  • 疫情下,仪器仪表制造企业的“危”与“机”

    由于此次疫情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对制造业甚至产业链和供应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行业准入低、融资受限、研发能力差、产品单一、受上下游制约等原因,本身生存能力就较弱的制造业中小企业所受影响尤为明显。但危机之下,也有生机。
    2020-04-15 10:08:50
    2044
  • 抗疫特别策划 寻找有担当的名企之旅

    在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现代资讯】平台上的众多企业都利用自己企业的优势,纷纷向抗疫战场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
    2020-03-24 10:30:29
    1847
  • 国标委印发今年工作重点 突出疫情防控标准体系建设

    3月10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2020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强调2020年要认真落实中夹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并提出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标准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2020-03-17 10:14:40
    4677
  • 国产红外温度传感器获突破 中国制造应对疫情压力

    转眼间,3月已经过半。在杭州,如今你走在外面会发现,大街小巷已经逐渐恢复了年前的景象——街边的小店陆续开张,道路上的车辆络绎不绝,而与年前大的区别,可能就是人人脸上都带起了口罩,各个小区、园区、商场出入口都设立了测温登记点。
    2020-03-16 13:11:15
    7722
  • 争气!国产红外测温传感器精度达0.1℃

    3月13日,据科技日报消息披露,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电子院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通过技术攻关,已完成传感器芯片各类单项试验,性能指标精度达到0.1℃,抗干扰能力优于目前市场主流产品(性能指标精度为0.3℃)。
    2020-03-16 09:21:28
    1687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