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澳洲大火的背后 是大气与生态的艰难修复之路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能源环境

澳洲大火的背后 是大气与生态的艰难修复之路

2020-01-17 11:15:02来源:仪器网关键词:澳洲大火阅读量:5114
我要评论

  【仪器网 能源环境】澳大利亚大火从2019年9月开始一直肆虐到现今,其所过之处的环境和生态都遭受到严重的破坏。近日,欧洲哥白尼大气监测服务发布信息称,迄今为止,因为澳大利亚大火而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已经将近4亿吨。有相关媒体的分析显示,这个数量已超过116个二氧化碳排放量较低国家的年排放量之和。
 
 
  事实上,澳大利亚每年都会有大火发生,这并不是稀事。所以从一开始,这场火灾就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但由于近几年变暖的影响,澳大利亚的温度一路上升,且降水量较低,导致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地区的土壤和植被都非常干燥,为火灾的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再加上没有采取及时有效地措施,导致了这场灾难的失控。
 
  但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火灾对澳大利亚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造成了严重的毁坏。除了土壤、生态、基础设施等,这场规模巨大的火灾对大气也形成了重要影响。在NASA的卫星照片里,整个澳洲大陆的几乎三分之一被浓浓的烟雾覆盖。
 
  相比于火灾形势的控制,灾难袭卷之后的生态环境修复要更加漫长和艰难。相关数据显示,大火产生的烟雾面积将近2000万平方公里。这些盘旋在澳大利亚上空的大量污染物,顺着季风和洋流,飘向了墨尔本、新西兰甚至南美洲的部分地区,严重威胁到多个地区人民的身体健康。
 
  如何应对并防治大气污染,已经成为眼下极为紧迫的事情。大气检测作为污染治理的基础,能够帮助我们掌握大气质量状况,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有针对的治理。只有大气监测数据结果准确、及时、可靠,才能为治理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
 
  大气监测离不开必要的监测仪器和设备,仪器设备的稳定及可靠是保障大气监测数据准确、有效的前提条件。目前可用于大气定量分析的方法已经有很多,特别是随着物理学、光学和电子学的发展,各种大气环境技术的飞速进步,能够实现大范围、连续、实时监测的光谱学监测技术逐渐成为大气环境监测的理想方式。
 
  光谱技术是利用电磁波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物理现象,通过光谱来鉴别物质及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的方法。随着大气检测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更新,光谱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激光质谱、激光拉曼光谱差分光学吸收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等在大气环境监测中都有相当广泛的应用,可以对大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卤代烃、碳氢化合物、PM、颗粒状污染物等多种成分进行准确快速地检测。
 
  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的加剧,世界各地气候被显著影响,森林大火也越来越频发。然而灾难造成的损失已经形成,再去追究原因也没有意义。因此聚焦于眼下的防护和治理,尽可能地减少对人类的伤害和对生态环境的二次破坏,才是当务之急。

  (资料来源:科技日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