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研究天坑群演化真相 分析技术应紧跟步伐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时事聚焦

研究天坑群演化真相 分析技术应紧跟步伐

2019-12-18 10:51:44来源:仪器网关键词:天坑群阅读量:3851
我要评论

  【仪器网 时事聚焦】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广纳山川河海,因而地貌形态的种类也丰富多样。不仅山地、盆地、丘陵、平原、高原、沙漠等基本地形比比皆是,而且也有着众多的峰林、石林以及溶洞等多种喀斯特地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喀斯特地形面积多达200万平方公里,因其地带性等特点,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
 
 
  前端时间,科研人员在进行实地科考时,新发现了位于我国广西那坡县城厢镇和龙合乡的19个天坑群。这是我国境内继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陕西汉中天坑群之后,发现的又一个大型天坑群。据我国自然资源部岩溶所的工程师张远海而言,它也是截至目前发现的北回归线以南规模大、数量多的一个天坑群,以这个区域性特征来看,它具有不可估量的科研价值。
 
  天坑又名“龙缸”、“石院”等,是碳酸盐岩在地下河长期冲刷下,形成洞穴后崩塌而成的一种罕见的地质现象,其具有巨大的容积,岩壁陡峭且圈闭,通常发育在厚度巨大、地下水位很深的可溶性岩层中。天坑底部通常与地下河系统连接,是较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期约在50万年左右。在汉中天坑群发现之前,发现并确认的天坑约有130个。
 
  我国广西、贵州、四川、云南以及陕西等地曾先后发现多个天坑群。其中乐业天坑群和陕西汉中天坑群是规模较大的两处。1998年,我国科研人员在广西乐业县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了乐业天坑群,并利用GPS地球卫星测量仪等设备对这一地质景观进行了观测,发现天坑底部分布着几十万平方米的原始森林,包含大量珍贵动植物品种。随后在2016年,陕西汉中天坑群的发现引起了地质学者和专家的广泛关注。这个天坑群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岩溶地质研究空白,增加了生物研究的样本,更丰富了我国地质遗迹旅游的资源。
 
  据了解,天坑的形成与水文和地质过程及含水层的演变有密切联系。对天坑形成和演化过程及分布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人类更加深入地认识喀斯特地形溶蚀、侵蚀以及崩塌作用的机制,而且其形成的圈闭化形态对生物多样性等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大型天坑群主要分布在我国,所以国内学者对其的研究要更加深入和全面。事实上,我国科研人员对天坑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了解也非常有限。但近年来,天坑群的不断发现也受到更多科学家的关注,推动了天坑研究的进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坑的观测研究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研究过程中,通过遥感观测、无人机航拍、洞穴探测、地质调查、水文调查、洞穴古环境分析、年代学测试、生物多样性研究等分析方法,不仅可以准确探知天坑演化进程、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而且还能研究其内部生物多样性、污染物判别、旅游价值评估等。
 
  天坑作为不可再生的独特资源,其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生物以及旅游开发意义,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合理的规划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将会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

    (资料来源:中科院、百度百科)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 追溯青铜器产地 科学仪器让“泥芯”开口说话

    我国的青铜器起始于马家窑至秦汉时期,商周时期达到鼎盛,此时的青铜器不仅造型各异、品种繁多,有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以及货币等,而且花纹也繁缛富丽。国内出土的青铜器代表主要有鸮尊、毛公鼎、后母戊鼎、四羊方尊与羊父丁方鼎等,其精美独特的器型和高超的制作工艺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2021-01-18 13:54:50
    5013
  • 获知人类纤维技术起源 现代分析技术解答谜题

    人类,可是说是现存于世聪明的生物了。对自然界的其它物种而言,如果想适应一直变化着的环境,就必须依靠自身进化出与之相对应的身体结构,例如锋利的牙齿、尖锐的爪子和坚硬的甲壳等,但我们人类却在使用工具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我们不但拥有了灵活的双手和发达的大脑,并且还学会了如何去发明和创造工具来帮助我们进行一些难以用手工完成的工作。
    2020-04-23 10:00:04
    3234
  • 2019年电子探针分析技术与科学应用研讨会顺利召开

    2019年12月19日—22日,由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协办的电子探针分析技术与科学应用研讨会在昆明理工大学顺利召开
    2019-12-25 09:29:56
    1697
  • 邀请函-11.13-14日 2019皖苏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共建共享创新成果学术研讨会

    为进一步加强皖苏区域科技交流与合作,推进区域融合发展,由安徽省色谱分析学会、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色谱质谱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9 年皖苏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共建共享创新成果学术研讨会暨仪器展示会”将于 2019 年 11 月 12 日在合肥举行。
    2019-10-23 11:32:35
    1287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