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时事名企会展招标中标食品检测生物医药能源环境

人造皮肤 让机器拥有触觉

2019年10月23日 11:00:36来源:仪器网作者:宋池

分享:
人气:5518
  【仪器网 材料化工】说起人造皮肤,你会想起什么?是治疗皮肤损伤的再生医学,还是科幻作品中外观与人类毫无区别的机器人?电影《终结者》中,来自未来的生化机器人T-1000体表覆盖着人工活体组织,这种仿真组织拥有和人类皮肤相似的功能,有触觉、温度,还会流汗。科学家们正试图把这种存在于科学幻想中的材料变成现实。
 
 
  近日,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出一种模仿人类皮肤的硅胶薄膜。当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配置由这种拥有人类皮肤结构的材料制作的设备时,就可以感知使用者的各种手势,从而提供更好的人机交互体验。虽然目前设备仅能辨别挠痒、戳、捏等有限的几种手势,但这却是人工智能拥有“触觉”的一大进步。
 
  人造皮肤的研究开始是为了治疗大面积的烧伤。传统修复烧伤皮肤的方法是自体皮肤移植,即将患者身体其他部位的健康皮肤移植到烧伤部位。但是这种方法会在取皮部位留下新的伤疤,也不适用于大面积移植,而异体移植又面临着排异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家开始进行人造皮肤的研究。
 
  1981年,哈佛医学院教授约翰·伯克和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斯·亚拿斯利用牛组织和鲨鱼软骨合成了商业化的可再生人造皮肤。20世纪90年代后,人造皮肤已经成功应用于大面积烧伤的治疗。21世纪以后,人类已经研究出多种可用于制作人造皮肤的材料。然而用于医学治疗的人造皮肤大多只是作为敷料、载药膜等使用,当创面修复后,人造皮肤就会被人体自然吸收,远远无法作为真正皮肤的使用。
 
  在科学家们还在探索制作完全替代自体皮肤的人造皮肤的方法时,另一个研究方向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而兴起——赋予机器和人类一样的触觉。2008年,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将碳纳米管与整容手术使用的橡胶聚合物结合在一起,开发出能将接触表面的热量传递给传感器的人造皮肤。而在此之前,科学家就研制过能感受压力和温度的机器人皮肤。2015年,美国学者鲍哲南带领的团队利用光遗传学,研制出可以向改造后的实验鼠大脑神经细胞传递电信号的人造皮肤。而在同一年,韩国科学家也研发出一款人造皮肤,在感知能力上表现优异。前几日英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也是这一领域的突破。
 
  有观点认为,两种不同方向的人造皮肤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修复受损皮肤的替代物,而后者只是像皮肤一样的柔性电子传感器,应该称作电子皮肤。前者只用于医疗领域,而后者可应用于更广阔的电子领域。目前看来,事实确实如此。电子皮肤除了成为人工智能的触觉感受器,还可以帮助人类从假肢上获得触觉,甚至可以抛开“皮肤”的概念,仅作为轻薄柔软的电子传感器,为智能设备直接覆盖或嵌入人体提供技术支持。
 
  然而从长远看,这两种材料发展到后其实是殊途同归。人工皮肤的终目标是制造可以替代人类的皮肤的材料,这难道不是电子皮肤的目标之一吗?人类的皮肤也只是特殊的“传感器”,皮肤接受外界信息,将其传递给大脑处理,这与电子皮肤的原理是一样的。电子皮肤在生物中的应用试验也可以说明人工皮肤只是电子皮肤仿真度更高的一个分支。
 
  从人造皮肤诞生到现在还不到50年,人类已经实现了技术的飞跃发展。虽然人造皮肤的研究还面临这许多挑战,但也许在有生之年,我们就可以看到像T-1000那样外观与人类几乎没有区别的机器人出现。
(本文来源:仪器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仪器网官方微信
@仪器网
已推荐
0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970297226@qq.com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来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MTS工业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返回首页官方微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