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水下考古:遥感 你是我的眼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时事聚焦

水下考古:遥感 你是我的眼

2019-09-27 11:35:54来源:仪器网关键词:水下考古阅读量:3791
我要评论

导读:水下考古的发展依托于潜水技术和水下探测技术的进步。调查需要依靠遥感探测技术,例如多波束探测声纳系统、旁侧声纳、浅地层剖面仪等仪器,而文物的发掘主要依靠潜水技术。

  【仪器网 时事聚焦】6月份,根据南派三叔小说《盗墓笔记》改编的网剧《怒海潜沙&秦岭神树》开播,带领观众进入神秘的海底船墓。现实中虽然没有诡异的蛇眉铜鱼、禁婆、海猴子等,但同样存在着数量众多的沉船以及水下文物发掘工作。
 
 
  水下考古风云录
 
  《怒海潜沙&秦岭神树》剧中海洋开发公司作为反派势力登场,裘德考引诱主角进入海底墓就是依靠拍卖蛇眉铜鱼的消息。而我国的水下考古事业也是因为一个盗捞者的拍卖而起步。
 
  1984年5月,英国人米歇尔·哈彻(Michel·Harcher)在南中国海的清代沉船“哥德马尔森”号上盗捞了大量康熙年间的文物,并于一年后在荷兰佳士得拍卖行进行拍卖。因相关法律的空白,我国无法阻止拍卖,在拍卖会上也因为资金不足致使这批约2000万美元的文物终流落国外。之后,政府痛定思痛,决心发展水下考古事业。1987年,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成立,我国开始建立起水下考古队伍。
 
  30多年来,水下考古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1991年和1992年,在广东省新会县确定了几个史书记载的宋元海战沉船点;1993年在辽宁绥中发现元代水下沉船遗址;2001年到2004年,勘查试掘“南海I号”南宋沉船;2005年,发现“碗礁一号”清代沉船;今年9月,确认北洋军舰“定远舰”的沉没位置……
 
  在这些成果的背后,是考古队员与专业盗捞者的文物争夺战。碗礁Ⅰ号、华光礁Ⅰ号等大型项目全都是盗捞者盗捞文物、破坏遗迹之后做出的“抢救性发掘”。知乎用户明州世相在专栏文章《水下考古风云:一场与深海水鬼的“国宝争夺战”》中详细介绍了水下考古队与盗捞者之间的对决。
 
  《盗墓笔记》台词“上交给国家”引起网友疯狂吐槽,但我们应该认清,无论盗墓小说写得令人多么热血沸腾、心驰神往,盗墓始终是犯罪行为,盗墓贼对墓葬和文物的破坏也是无法原谅的。
 
  水陆考古大不同
 
  水下考古是考古学分支,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与陆地考古大同小异,都是为了通过遗迹与文物研究人类的历史与文化。水下考古与陆地考古大的不同在于环境,而环境的不同导致文物发掘方式的不同。
 
  水下考古的发展依托于潜水技术和水下探测技术的进步。正是因为潜水装置和声纳装置的发明,水下考古学才得以出现。如今,水下考古工作依然离不开这两种技术。水下考古的调查需要依靠遥感探测技术。常用的遥感探测仪器主要利用声学系统对海床进行探测,包括:多波束探测声纳系统、旁侧声纳、浅地层剖面仪等,此外在潮间带或者较浅的水域还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大致确定遗迹位置。
 
  水下考古的发掘主要依靠潜水技术。遥感技术确定遗迹位置之后,需要人工潜水进行勘探。发掘时也需要长时间留在水中,做好文物的方位、距搜索点距离等位置标注,再利用抽沙机和压力水枪清理目标物上的沉积物,然后将文物带离水面。我国的水下考古工作基本集中在浅海。2018年4月,“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成功进行深海考古发掘,标志着我国的水下考古工作开始走向深海。
 
  出水后,文物的维护与处理也与出土文物不同。在运输过程中,文物应放在水中浸泡,尽量使运输环境接近文物原来的保存环境。到达实验室后,需要对文物进行脱盐,对于有机物还需要用干冻法进行冷冻干燥。
 
  30多年,我国的水下考古学越来越成熟,几千年水上航行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水下文化遗存等待发掘。随着遥感探测技术的发展与潜水技术的进步,水将不再是考古工作的阻碍。
 
  (参考资料来源:科技日报,知乎)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 全面提升遥感综合应用能力 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正式开通

    航天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打开了宇宙这个神秘的领域的同时,也刺激了许多技术的产生,其中也包括了遥感技术这一探测技术。如今,借助遥感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完成气象观测、资源考察、地图测绘等工作,也正因如此,对于如何进一步提升遥感综合应用能力,强化遥感技术的应用价值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2022-11-22 16:11:07
    4112
  • 卫星大地测量技术与遥感监测不得不说的故事

    科技部11月27日组织发布了《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0年度报告》,根据科技部总体部署,国家遥感中心联合多家单位,使用包括海洋、高分、资源、气象、环境、极地等国内外卫星的观测数据,完成了2020年度报告的编制工作。
    2020-12-02 10:52:04
    1730
  • 空天院升级并对外发布植被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系统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对外发布植被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系统。该系统是空天院已有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测系统的升级版,与原版系统相比,升级版系统汇聚了多源、多尺度、多模式海量地球大数据,涵盖了植被参数反演、病虫生境监测、灾害识别与早期预警、农牧业损失评估等功能模块,生产了农田、森林、草地等重大病虫害监测与预测产品,实现了涵盖农田、森林、草地的植被病虫害监测与预测服务在线发布,打通了从数据
    2020-09-03 10:54:37
    1318
  • 贵州黔南机动车尾气监测“神器”即将试运行

    为加强机动车排气监管力度,加快淘汰高污染老旧车辆,打赢“蓝天保卫战”,经都匀市人民政府同意,由黔南州生态环境局都匀分局承建,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设在都匀市西山大道北段(州公安局旁)建设的黔南州首座机动车排气遥感监测站建成基本建成,即将投入试运行,届时尾气超标车辆、冒黑烟车辆在遥感技术面前将“无处遁形”。
    2020-08-11 10:34:11
    1615
  • 机动车尾气污染危害大 遥感技术助力空气治理

    尾气检测遥感技术凭借其快速、灵敏、监测面广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信赖,为促进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改善环境质量,全国都兴起了尾气检测热潮。因此在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的基础上众多城市应用了固定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
    2020-07-13 10:55:03
    1555
  • 防治土地荒漠化 遥感监测来帮忙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没过去多久,中国专家学者在新出版的《中国科学院院刊》上为携手治理荒漠化提出4项建议,包括制定《联合国荒漠化公约》议定书、构建观测网络、编制自然沙漠(遗产)名录、启动“遏制荒漠化”治理行动。可见对环境治理都非常的重视,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以下,环境治理中的仪表行业。
    2020-06-23 10:41:22
    1606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