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上天下海?科研界的超人——光谱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时事聚焦

上天下海?科研界的超人——光谱

2019-08-15 14:58:55来源:仪器网关键词:光谱阅读量:3451
我要评论

  【仪器网 时事聚焦】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让哪吒成为了这个夏天激动人心的影视形象之一,更让不少已经步入工作的90后,想起了那个“上天他比天要高,下海他比海更大”的童年小英雄。如今,对于人类来说,上天下海已经不再是难事,甚至科学仪器的大家族里,也出现了许多上天可以探星辰、下海可以治污染的科学仪器,而光谱就是其中之一。
 
 
  光谱的出现可以追究到1666年。据文献记载,牛顿通过暗窗上的小孔以及一面三棱镜,将太阳光折射成一条七彩的光带,并借此推断出看似白色的太阳光实则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的色光混合而成的。牛顿将这一现象命名为光谱,并由此揭开了光谱缝隙的发展道路。尽管,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没有得到重视,这一结果没能出现显著发展。
 
  直到十九世纪,一项超出当时人们认知的发现,真正意义上改变了光谱研究的地位——近红外光谱。这项由英国科学家发现的成果不但将不可见光的概念引导了出来,更为后续人们探索寰宇带去了理论基础。
 
  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这类名词放在现在或许我们并不陌生,但是我们却不曾见过——因为我们见不到。而在近红外光谱出现到如今的百年历史里,光谱仪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即使是不可见光,通过合适的光谱仪,也可以绘制出光谱图,帮助人们分析研究。
 
  而在宇宙的探索过程中,这些不可见光有恰恰蕴藏着许多信息。借助特定的天文望远镜,人类可以捕获到光年之外星球的光谱信息,而根据其中吸收线的波长,就可以判断出其中含有的元素及不同元素的含量。换言之,只要是我们能够获得光谱的天体,我们就有能力去分析其元素组成。
 
  事实上,除了看得远之外,看的细也是光谱的一大优势。
 
  如今海洋微塑料污染已然成为了扰乱海洋生态平衡、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之一。但是,想要在茫茫大海中对微塑料污染进行检测却不容易。不过,如果有了红外光谱的帮助就不一样了。由于海洋中的微塑料往往足够透明、轻薄,虽然不容易被肉眼发现,却也确保了可以红外线能够有效传统微塑料,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就可以很轻松且有效地检测出海洋中微塑料的污染情况及微塑料的组分。
 
  ​此外,针对现在热议的垃圾分类问题,光谱仪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借助光谱仪,可以快速有效地对垃圾中所含有的银、砷、镉、铬、汞、铅等重金属元素进行探测,从而协助有害垃圾的收集和处理。
 
  结语:直到如今,光谱的发展仍未停止,而光谱未来能带给我们的惊喜,我们也无从得知,但是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光谱的发展,未来的科研是会继续向着更好的方向不断进步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