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保护手机or损害健康 手机壳该何去何从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时事聚焦

保护手机or损害健康 手机壳该何去何从

2019-07-17 08:46:25来源:化工仪器网关键词:手机阅读量:1859
我要评论

  【仪器网 时事聚焦】前两天小编乘坐地铁的时候,不小心将手机甩飞出去了,但是捡起来经过多番查看之后发现手机并没有什么破损,仅仅只是手机壳上沾了一点灰。回想小编的手机被摔了很多次,但是到现在手机还没有什么裂痕,为此,身边不少熟人都向小编“索要”这一可靠的手机保护壳的商品链接,小编也成功安利了很多同学购买这款手机壳。
 
  原本为手机套上各种手机壳的初衷只是为了保护手机不被摔破、摔坏,但渐渐地,人们开始在手机壳上费心思,很多明星也开始定制专属于自己的手机壳,这也使得她们手机壳的价格低则几千贵则高达好几万。普通行业的工作者不会在手机壳上投入那么多资金,但也会追求不同款式和样式的手机壳,而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几乎每家网店都会接受定制不同图案的的手机保护套。
 
  很多人为了让手机变得更漂亮、时尚,会频繁购买更换手机壳,但很容易忽略在拆开快递包裹时闻到的刺鼻味道,消费者不仅不会怀疑这是产品质量问题,还会“贴心”地觉得这是手机材质本身的味道,而对于这些有刺鼻味道的手机壳,人们也往往只是将其放置于通风处散散味,等到气味不重的时候再使用。
 
  但事实上,这些看似可靠的手机壳暗藏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消费者不重视手机壳气味的行为也可能是主动将定时炸弹放在身边。不论是几块钱的地摊货还是旗舰店销售的上百块的手机壳,都曾被曝出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较为常见的有多环芳烃、塑化剂、重金属等。据研究表明,多环芳烃是指两个以上苯环以稠环形式相连的化合物,其对人类的毒害主要是参与机体的代谢作用,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和生物难降解的特性,是已知的一类致癌物;邻苯二甲酸酯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类塑化剂,约占全部增塑剂消费量的70%左右,主要用于橡塑材料中,但该元素容易干扰机体内分泌系统,还会影响生育,可引起男性婴儿生殖系统畸形;水钻闪粉的手机壳容易重金属超标,而重金属不能被降解,会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累积,继而造成慢性中毒。
 
  据工信部发布的《中国无线电管理年度报告(2018年)》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移动手机用户总数已经达到15.7,其中有75%的手机用户会使用手机壳,这相当于手机壳的归宿约有11亿。且手机是用户每天高频使用的产品,自然地,手机壳也就成了消费者每天频繁接触的物品,在这一情境下,若手机壳存有安全隐患,那有毒有害元素侵入人体继而损害身体健康也仅成了时间问题,我国很大一部分人的生命安全也将受到威胁。
 
  但实际上,我们也不会任由上述有毒有害的化学元素荼毒,科研人员和各大仪器厂商研发出的多种仪器都能有效检测出手机壳中多环芳烃、塑化剂、重金属等元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环芳烃的检测方法也在变化,从开始的薄层色谱发展到如今的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技术,以及各种分析方法之间的联用技术等;被列为“高度关注度物质”的邻苯二甲酸酯的检测方法也在不断进步,现今常用的检测仪器有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质谱仪;通常认可的重金属检测方法有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等,现已引入精密度更高更为准确的光谱法来进行检测。
 
  但我国对于消费者化学物质限用方面的标准和法规属于空白,即使检测力度再大,也很难对各商家以及商品进行规范和要求,由此,为了优化标准供给结构,填补法规的空白,深圳市品质消费者研究院、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联合各大检测机构立项制定了《手机保护套》团体标准。各个监管部门也实现了有法可依,能按照法规上的标准严格判断产品中各化学元素的含量是否超标。
 
  明确手机壳可能含有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的风险后,各个部门都重视起了其安全性。相信在法规和科学仪器这一左膀右臂的帮助下,监管部门能在质量监督方面如鱼得水,有效把好手机壳的质量安全关卡,确保向社会提供的都是品质产品,以促进消费提质升级,维护好广大手机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小编也相信,在监管部门的严加把控下,只要消费者慎买刺鼻异味、颜色鲜艳的手机保护套,购买到安全可靠的产品将不是梦!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 检测技术进入生活 如厕也能监视健康状况

    在互相影响下,科学不断得到发展的同时,检测技术不但有了越来越高的精度以及越来越多的适用领域,更在实验室之外得到了普及与发展。到了今天,或许在一些我们平时不注意的地方,检测设备以及检测技术仍在给我们提供服务。洗手间便是其中之一。
    2025-01-06 09:19:53
    17372
  • 提升电梯安全出实招 新疆特检院凭借“检测指数”显身手

    今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检院在电梯检测工作领域积极践行“检测 宣传”举措,全力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两个规定”,凭借“检测指数”来提升城市电梯的“安全系数”。
    2024-11-23 08:39:52
    16373
  • 又335项国家标准发布 涉及液相、气质等检测方法

    近日,2024年第17号国家标准公告发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化学试剂 三水合乙酸钠(乙酸钠)》等335项国家标准,现予以公告。
    2024-09-02 09:08:11
    1525
  • 福岛核污染水检测加强 新增“镉”为监测对象

    近日,据相关报道,福岛第一核电站处理水在排放前的检测对象中,将新增“镉”这一元素。此次新增镉作为检测对象后,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前的检测项目将从原有的29种放射性物质增加至30种。
    2024-08-06 08:41:15
    1370
  • 7月有多家检测机构被暂停撤销注销认可资质

    近日,化工仪器网编辑对2024年7月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上的“检测和校准实验室 ”“医学实验室 ”机构名单进行了整理。
    2024-08-02 11:06:46
    1021
  • 智慧口岸新利器:天津海关首推便携式再生金属检测分析仪

    近日,天津海关成功研发并应用了全国首个可应用于口岸货物监管的便携式再生金属元素含量定量检测设备——“手持式再生金属分析仪”,为口岸货物监管带来了新工具。
    2024-07-22 09:00:21
    25167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